辽宁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669880.html
现代城市人讲求生活品味,对周遭环境的气味甚为讲究。喷香水、点香薰、烧线香,为的就是以香气添加生活质感,甚至达宁神舒压之效。其实人类自古便懂香为何物,会以植物香料掩盖难闻气味,同时香也是不同宗教仪式的重要一环,及至中华,又孕育出独特的面貌。中华文化对香之钟爱,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千百年来,早已超越赏玩之物,发展成怡情启性之道,令赏玩者内心澄明,至清无垢,达到静、雅、美、真、和等高尚纯粹的精神境界。历史上,上至帝王贵族,下至文人百姓家,无不对香有所追求,亦使香道文化有长足发展,流传至今。
专场重点拍品
Lot20西周青铜簋
高14厘米;宽26厘米
估价:1,,–1,,港元
来源:1.大阪万野美术馆旧藏
2.传神户志荣堂继藏
此簋属西周典型,应是当时贵族阶层所用之物。雷纹地上饰长尾鸟纹,鼓腹、侈口、兽首耳。比较一例,年陕西长安兆元坡出土,现存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载于《中国青铜器全集》,卷5,西周1,北京,年,图版61。簋,盛饭器具,常用于祭祀。
Lot15十八世纪碧玉炉瓶盒三式
炉宽16厘米;瓶高16.5厘米;盒直径7.8厘米
估价:,–,港元
燕居焚香是宋代至清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生活雅趣,焚香的具体方法是在炉中预置香灰,将香炭烧透后,用瓶中的铜箸夹入灰中浅埋,然以铜铲将香灰压平。而作为文房清翫的炉、瓶、盒三事,即指香炉,香瓶及香盒三种器具,则自明代成型。
Lot16十八/十九世纪白玉雕仿古纹盘龙钮盖方鼎
高17厘米
估价:,–00,港元
此器代表了清朝自雍正及乾隆帝始的仿古风,器型乃商代青铜方鼎的形式:长方形横切面,折沿,方唇,朝冠耳,四壁琢兽面纹,回纹填地,柱状足,加上玉蟠龙纽盖。关于乾隆帝对于“仿古”及“示稿内府玉人”,将内府收藏古器物的图录,如《西清古鉴》交付玉工作为新制玉器时造型、纹饰的要求等讨论,见《宫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画意玉器特展图录》中张丽端《清乾隆朝“仿古”、“画意”及“新样”玉器研究》一文,展览图录,台北,年,页49–50。
参考三例博物馆收藏: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玉“文王”方鼎,器型灵感与本器相关,唯带板状夔龙形扁足,见前书,页58–59,图版2。清宫旧藏一件乾隆青玉召夫鼎,饰以直耳,柱状足上雕蝉纹,收录在《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篇》,卷十,北京,年,页94,图版64。另见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一乾隆玉方鼎,见Rene-YvonLefebvredArgence,《ChineseJadesintheAveryBrundageCollection》,东京,年,图版LIII。
香盒及香盘
Lot05宋黑漆素身梅花式盘
宽19.6厘米
估价:,–,港元
来源:4年入藏于日本京都
花式盘,随形圈足,口沿外撇,镶金属框,造型优雅,和同时代的瓷器与银器有相同的美感。胎轻,盘薄,漆色深褐。参考一件唐代漆梅花式盘,出土于湖北监利县,见《文物》,年,第2期9页,图版8,图4。另见香港佳士得于年5月1日售出一组五件宋代褐漆梅花式盘,拍品。
Lot07十六世纪剔红荔枝纹圆盖盒
直径7.8厘米
估价:,–,港元
来源:日本姬路市资深藏家旧藏
蔗段式盒,子母口,平底,盒内髹黑漆,盒身与盒盖均饰折枝荔枝,荔枝表壳特殊的纹理,成为工艺表现的焦点,或斜刻,或菱格细雕,与锦地溶和,刀法纯熟,富自然意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两件相关的剔红荔枝盒,定明十六世纪,于8年5月–7月展览于《和光剔彩:故宫藏漆》,图录图版48及49号。
Lot29十六/十七世纪黑漆嵌螺钿锭形麒麟纹香盒
长8厘米
估价:80,–,港元
来源:约0年购自日本
Lot06十六/十七世纪竹编褐漆香盘
宽25.6厘米
估价:80,–,港元
来源:约0年购自日本
盘呈八角形,每边开光髹红漆饰以编竹,整器其余部分髹深褐漆,平底,造型别致,古意盎然。明末清初时期用具如香道或茶道用盘子的传世例子稀少,它们多是以易腐朽的柴木造,而本器以相对强韧的漆制造,得以保留下来,十分难得。见一八角形倭角造型的明末黄花梨八角盘,攻玉山房旧藏,年4月5日售于香港苏富比,拍品。
Lot4清乾隆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花棱盖盒
宋至明朱漆花口盘
盖盒:宽1厘米;盘:直径18厘米
港元:00,–,港元
来源:京都藏家旧藏
盒成鼓状,顶底皆平,边沿取类莲瓣的花棱形。盖项开光以缠枝莲围绕中央莲心,盖侧和盒身的各开光分饰折枝莲和卷叶纹。此盒的花棱器型乃来自元及明初金属器,更多见于当时的瓷器和剔红雕漆器。原本圆浑厚重的器形巧施花棱口沿,上下取角微弯,配以珐琅彩料绘制的莲纹,顿变雅俏轻盈,匠心独运。参考一件香港苏富比7年4月8日售一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花棱盖盒,定代为明宣德,与本拍品皆宽1公分,拍品。
Lot52日本明治或大正时代平目地源氏初音莳绘小箪笥
27.5×17.8×24.5厘米
估价:,–,港元
来源:约0年购自日本
此箱长方形,正面双门并开,局内匀整分布五层抽屉,箱两侧配扁弧提把,配花苞摘钮及金银花瓣摘座。金银用料十足,内外漆雕满工,极其奢华,以高超的莳绘工艺饰风光秀丽的小桥流水,苍松伫立亭台楼阁之间,又饰雪梅纹饰,华丽且实用。此箱为香道里存放香品的重要器具,非常难得。
相类莳绘小箪笥可参考伦敦邦瀚斯售出二例,见年11月4日,拍品及年5月16日,拍品96。
摆件
Lot27清早期沉香木松枝摆件
高42.4厘米
估价:,–,港元
参考纽约佳士得售出一件威尔逊伉俪旧藏明十六世纪沉香木山子,造型类似,惟尺寸较小,6年月17日,拍品。
Lot清竹雕“陶渊明赏菊”笔架
“其吉制”楷书款
宽12.2厘米
估价:60,–80,港元
此笔架造型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意境,以竹雕工画一老者面带微笑伸手于数枝菊花前的一刻,身旁香炉飘出缕缕轻烟,意态悠然,背部刻“其吉制”楷书款。相同题材的竹雕例可参考上海博物馆藏一件邓孚嘉款竹根雕陶渊明赏菊,见《竹镂文心竹刻珍品特集》,上海,2年,页87,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