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外销,早可到唐宋时期。那些与历代名窑同年份的外销瓷中,不少和汝、官、哥、钧、定相类似。它们的收藏价值如何,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黄花梨收藏兴起,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外销家具的话题也时常被提起。即便西洋器型不好评估,黄花梨木头总是值钱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随着收藏越来越普及,一些非明非清的黄花梨木器涌现出来,显然都不是老料新作,五花八门让人大开眼界。
陆续举槌的几场海外秋拍上,有三只盒箱,和传统中式不太一样。由于未注明来源出处,很难看出它们的功能和用途。
清十八世纪黄花梨盖盒连座,长38宽28高21厘米,四角喷出,底座上带抽屉,总体呈长方体形。
据介绍,盒子内装四个底座形状的小盒,每一个里面还有一个更小的,均带抽屉。明清传世黄花梨中未曾见过这样的式样,反倒是和俄罗斯套娃有着相似的设计。盖盒估价2千至3千英镑,平均在人民币两万元出头。
第二只盖盒长50宽37高14厘米,官方介绍为黄花梨轿箱,年代与上一例相仿。顶盖攒边打槽平镶板心,上面的几个铆钉似曾相识。
正面菱形铜件带钥匙孔,应该是一个锁扣,这在传统黄花梨小件上也是没有的。长方盒估价至英镑。
同场上还有另一只稍贵一点的相似款,长53宽38.5高22厘米,和前例相比更厚一些,下面多加了两个抽屉。另外,如意云头形铜包角和四簇云纹护眼钱,与明清家具基本一致,而其他铜件却大不相同。
有人说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盒箱,是清代出口的外贸商品,猜测方盒是用来放《圣经》的。然而无论如何,确定其木质属性都是首要的。
一起来玩海南黄花梨收藏吧!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