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明明式家具中与竹子渊源颇深造型行云流水

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且简便易做使得竹制家具在我国南部地区广泛使用。竹制家具,以其自身材质特征,不具备案形家具嵌夹牙条做有束腰的功能,但它的韧性确是硬木材质所不具备的。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从一把竹制圈椅说起。

竹圈椅《维扬明式家具研究编》第99页

竹圈椅。此圈椅因竹制的原因,椅圈为整根竹子烤弯。前足与鹅脖后足与后立柱均为一根料。联帮棍做出优美的“S”形。靠背用横竖短材三段攒接出风车纹。椅盘下再用三根竹做裹腿枨。横枨下券口似顶牙罗锅枨,下设管脚枨也是两根竹子裹腿并排使用。竹制家具在明代,工艺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十八学士图

我们可以从著名的《十八学士图》中看到竹制南官帽椅。李渔的《闲情偶寄》中说:“维扬之木器,姑苏之竹器,可谓甲于古今,冠乎天下矣”。从这件椅子,我们可见传统明式家具中的“劈料”及“裹腿做”都是仿自竹制家具的神韵。

竹制家具虽使用广泛,但因材质原因不经久耐用,且不易修复,故而我们能看到的传世明代竹家具极为稀少。宋代文人苏轼曾有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于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竹在文人心中是“雅”的代言人。既要保证材质的经久耐用,质感高雅,又要保持竹的神韵,从形到神的仿竹家具层出不穷。

黄花梨制仿竹家具成为深受人们喜爱。我们从一对黄花梨六角形扶手椅说起。

黄花梨六角形扶手椅《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页

黄花梨六角形扶手椅一对。尺寸:长63.5厘米;宽42.5厘米;高84.5厘米。此对椅子来自晏如居旧藏。除六足及椅面六角形外,它的制式应为梳背椅,或者是南官帽椅的变体。椅盘与搭脑或扶手间安数根直立棂柱,似梳子状。鹅脖与靠背立柱均与腿足一木连做,梳背式靠背及扶手。椅盘边抹用双素混面压边线,劈料做。紧贴椅盘下施一牙条。椅盘下的券口以三根直柱紧贴腿足而成,在上方左右两端做委角,管脚枨造法也很有意思,六根直枨以裹腿做与腿足在同一高度相接,且枨下紧贴施一牙条,与上面我们所介绍的竹圈椅在腿子管脚枨的处理上极为类似。

黄花梨六角形扶手椅细节图《明式黄花梨家具晏如居藏品选》页

值得注意的是,在《晏如居藏品选》中介绍这对椅子时,说这管脚枨为“外形独特,以劈料做成”我不认同。大家都知道,劈料是线脚的术语,线脚是对构件在外形上线与面的造法装饰,不是两个构件组合的名称。如果两个构件组合,与劈料外形差不多的应该为“垛边”。这里,管脚枨下的这根牙条与椅盘下的牙条造法相同,它也不是垛边。垛边是为了增加边抹的厚度既视感,紧贴边抹增加的一块木条,它是凿眼,被腿足的榫穿插而过。可这件椅子,是腿足凿眼,让牙条的榫头卯入。简单说:垛边与牙条的区别是他们与腿足的结合方式:“插与被插”。插入腿足的是牙条,被腿足插入的是垛边。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博古幽思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回归这对六角形扶手椅,我们看清代雍正爷的十二美人图中《博古幽思》的竹制六角形椅与此椅颇为相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晏如居的这对六角形椅有了竹的神韵,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椅子,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似水流年。

弯棂围子玫瑰椅《中国古典家具私房观点》39页

弯棂围子玫瑰椅尺寸:长55厘米;宽42厘米;高82厘米。它是款典型小巧优雅型的玫瑰椅。它来自英国收藏家马科思弗拉克斯。椅子的靠背直且矮,垂直扶手略低于椅背,靠背与扶手下安数根婉转灵动的弯曲棂条与椅盘的边抹相接,这种弯曲的棂条,既突出了灵动的韵味又对比彰显出椅子靠背及扶手的“横平竖直”之规整。椅盘边抹用劈料加剁边的造法,全部用裹腿做,椅盘下券口也似上面六角形扶手椅相仿,用牙条紧贴腿子及剁边,在上方左右两端做委角,让椅子显得更加通透空灵。管脚枨并未用裹腿做而是采用前后低中间高的赶枨造法,只有前面管脚枨下施素牙板。

总之,马科斯这款玫瑰椅在仿竹之韵味基础上,更多柔和了曲线的元素,让椅子有种委婉灵动的韵味。优雅端庄的仕女端坐在椅上,恰似成一幅“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美。

无独有偶,我们再来看一款同样似水流年的玫瑰椅。

黄花梨曲棂式活屉玫瑰椅《维扬明式家具》57页

黄花梨曲棂式活屉玫瑰椅。尺寸:长55厘米;宽42.5厘米;高82厘米。它是香港私人藏品,被收入张金华先生《维扬明式家具》图版17。张先生对它的描述是:“此椅的比例、整体造型及各部件的衔接,与竹制家具十分相似,堪称维扬明式椅类仿竹家具的代表作”。它与上面我们所介绍的马科斯先生的弯棂围子玫瑰椅极为神似,只是在券口的使用及前面管脚枨下的牙板略不同。

老子曾说:“天下莫柔弱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是水,然而攻击坚硬的力量没有能够胜过它的,也没有能够代替它的。

若说竹之韵在于对圆与弯的使用,而水之韵却在于流动感。这两款椅子都把劈料、裹腿做以及双混面剁边运用的极为恰到好处。将竹的神韵突出尤为显著,曲棂的使用,恰似让水流动起来。每次看到这两款玫瑰椅,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宋代文人王庭珪的《柳梢青兰亭丝竹》“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曲水流觞,灯前细雨,檐花蔌蔌”。多么高雅的意境。

李公麟《兰亭集序图》

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是记录兰亭边的一次曲水流觞之事,且成为千古佳作。“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曲水流觞是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附庸风雅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

中国古典家具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它的样式及形态始终应和着历史文化的审美及情趣,在满足使用的基本功能下,加之人们喜爱的各种装饰,便形成了它独特的韵味。只有这从造型、结构、材质、雕刻、装饰等方面综合表达出来的神韵才是它与众不同之处。当竹之雅,遇到水之柔,兰亭丝竹,曲水流觞。风雅韵味全在其中,有人有景,人间喜乐莫过如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oyangshengwu.com/hlmfl/16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