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针灸的四大关键点练心意练指力练手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学习和运用针灸的人越来越多,但在教学环节和临床实践中,练针却被作为次要内容而忽视。

关于练针,历代医家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提出一些精辟的见解,笔者试作归纳为四,即:练心意、练指力、练手法、练运气。

一:练心意练针中的心意是指习者对针感的体验和毫针的控制。

众所周知,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人体的感觉和运动,当心意高度集中在指端、针尖时,指感最敏锐,指力最强,手指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最好,病人也最易得气。因此,练针首先要练心意。

《内经》极为重视用针时医者的心意,称其为"治神",并将其作为针刺治病的要则,针灸医生的首务。

主张"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并指出用针时如果忽视"治神",就可能出现"精神不专,志意不理",造成"神气不相随,入针气不至"的不良后果。

这实际上就强调了练心意的重要性并向习针者提出了练心意的要求。

练心意的方法很多,如蔺云桂先生在《针法灸法图解》一书中提出了准确度练针法和指感练习法。

前者是由同一点进针刺向棉垫中不同位置的黄豆、绿豆的练习。

后者是刺置于棉垫中不同层次的、直径4cm以内的牛皮纸片、毛边纸片,并探明其所在的层次、大小及形状,如圆形、正方形、多边形等。二者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练心意关键是在练针时思想集中,凝神于指端、针尖,细心体察针下感觉,同时提高手脑协调、控制毫针的能力和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即"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灵枢?终始》)。

只有平时在练心意方面多下功夫,临床用针时,才可精神安详,心无外慕,将自身的精、气、神灌注于针下,并能辨气之变,以意行气,令补泻无误,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练指力指力,不仅指手指力的强度,更重要的是操作者控制毫针的能力,将有限的指力控制和集中在针尖上,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能。

从广义上说,指力包括了掌力、腕力、臂力,甚至全身气力和意念的协调。这种力量是一种"巧力",应当"强而不猛,迅而不躁,轻而不漂,和而不滞"(魏凌云《针灸科学与技术》)。

毫针,针体细而软,如果没有相当的指力,很难顺利进针,随意运针,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或使补泻手法失败。

同时许多研究也表明:指力的大小与得气、针刺感的强弱及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直接影响着针刺疗效。有适当的指力,才能持针端正,进出自如,易于得气、守气。

所以,《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称"巧妙元机在指头"。《素问?宝命全形论》对用针者提出,要做到"手如握虎",可见其对指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因此"练针先练指",指力练习是练习针法的前提。

事实上,老一辈针灸专家都特别重视指力练习。如果细心观察针灸名医之手,可以发现其刺手"合谷"部肌肉往往异常丰厚,有的甚至成为一个近似核桃样隆起,所以他们针刺时的功力要比普通医生大得多。

均匀而果断的指力,不是短时间内能切实掌握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徒手练习与实针练习相结合。

第一步,二指禅。贺老自幼练习八卦掌,在此基础上练习二指禅功,练习此法,首先站立于桌案之前站稳,吸气使气下沉入丹田,然后两手臂向前抬起伸直,随之弯腰向前,双手拇指指腹搭桌案边上,自觉丹田之气上贯两肩、臂、肘、腕乃至指端。

初练时必觉甚为费力,不能耐久,此时可调换食指,按于桌案边上,如此交替习之,练习日久之后,则不觉其苦,至此可以增加练习时间,一般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初练时每次5分钟,每日1~次。根据习者的身体素质不同,以后每日练习时间可增至15分钟。大约天后即可取得功效。入门后不可间断,仍需平日习之,大约习3年后可大有成就。

第二步,顶指法。初练时空手习之,紧并中、食两指,屈成钩形,而以拇指屈置中食两指之间,使三指尖相顶,紧紧扣牢,虎口成圆形,猛力扣5分钟,每日有空即练,不限次数。

第三步,夹木锥。此法用个小木锥,夹于右手拇、食、中指指肚之间紧捏之,木锥长约3寸,粗约1寸,根粗尖细,以花梨紫檀质地坚硬为佳。每日有暇则练,半年功可成矣。

练习以上诸法不仅有助于提高针灸疗效,对强健身体也有裨益。

第四步,捻线法。练习捻线法不用任何工具,具体做法是,拇、食、中指指肚紧贴,虎口呈三角形,三指肚相贴之处,以三指的第一节为限,指肚相贴之后,乃贯全臂之力于指,拇指徐徐向前捻若干次,然后拇指再向后捻转若干次,其捻转数前后相等。每日不限次数,有暇即练,非常便利。

1徒手练习(1)五指自然分开,指腹按压在桌面上(或书本上,或小沙袋上),向前、后、左、右做推、揉、按、压的动作,以此来锻炼手指和手腕的力量,亦可同法单练拇、食二指。()经常搓念拇、食二指,又称捻线法。(3)颤动手腕,或拇、食、中指捏紧,上下捣动。贺普仁的"二指禅"功将练运气与练指力融为一体,具体做法是:稳立桌前,吸气沉入丹田,两臂前抬伸直,俯腰使双手拇指指腹搭于桌边,令丹田之气上贯肩,循臂、肘、腕至拇指端,若拇指疲累,可调换食指同法练习。

初每次练习5分钟,逐渐增至15分钟,每日1~次,坚持3年,可有大的成效。

此外,还可用健身球。徒手练习可利用各种空闲时间,随时随地进行。

实针练习(1)掌握正确的持针法。实针练习指力应从正确持针开始。持针的方法有两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持针身法、双手持针法等,习者可据针具的长短选择适当的方法。

其中三指持针法临床最常用,方法是以拇、食、中三指末节指腹捏持针柄。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应注意持针姿势宜稳健不宜紧握,应保持针体端直坚挺,以免用针时重滞不活或指力不达。

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云:"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

()虚拟练习。持针,在空中向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横向、斜向、直向反复进退,以锻炼手腕的翻转灵活,以及持针向几个方向进针的速度。

(3)实物练习。持针,使针尖垂直抵在模拟物上,悬腕,不要有依托;用拇指与食、中指前后交替地捻动针柄,要求捻转角度均匀,针体不左右摆动;再逐渐施加一定压力。

如此反复练习,直到针体可垂直刺入模拟物,针体不弯、不摇摆,进退深浅自如时,说明指力已足,可进行下一步针刺手法练习了。

练指力时注意:①姿势。练指力的体位有站位、坐位两种,无论哪种体位,均要注意保持悬臂、肘、腕,不要有依托。②左右手并重(徒手或实针)练习,使两上肢活动力量平衡。

③选择适当模拟物。模拟物的质地以接近人体为宜,如棉团(扎紧)、软纸垫、泡沫塑料、软木、橡皮、瓜果(广柑、西瓜皮、苹果)等。④循序渐进。先练1~寸短针,有一定指力并达一定熟练程度后,再练3~4寸长针。

⑤全神贯注地练习,令指、掌、腕、臂之力相协调。现代针灸家彭静山提出了一组以轻刺为基础的"水面练针法",简便易行,不失为锻炼手指和掌、腕、臂力功夫协调的一种好方法。

具体操作分四步:①置棋子(木质)于水面,令其平稳,持针垂直刺棋子,要求刺入棋子某处,仅见水微动而棋子原位不变。

②置塑料瓶盖于水面,令其平稳,刺法如上,以瓶盖不翻转沉下,水面微动而位置不变为度。③轻刺海绵,刺法如上,以其平稳不动或仅微颤为度。④轻刺水果,以既不刺破果皮,又不使其移动为度,通过这些方法,达到集中和控制指力的目的。

三、练手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明针刺治病,其根本在于调气,而调气的手段主要是手法,可见手法的重要性。

对于《内经》中的针刺手法,后世医家又不断地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具体的手法已不下几百种。

但概括起来,针刺手法主要分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单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进针出针法几大类。本文主要介绍基本手法的练习方法。

1捻转法练习。持针刺入模拟物后,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与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在原处来回捻转。

练习时角度要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逐渐达到每分钟次以上。角度无论大小,速度无论快慢,都要达到均匀、自如。

同时还应刻意进行双手行针的练习,以便临床持续运针时应用。

提插法练习。持针刺入模拟物后,在原处上下提插,要求针身垂直,提插幅度均衡,一般在3~5分为宜,频率由慢到快。

3捣刺法练习,该法是提插法的延续和加强。用拇、食二指持针柄,中指贴扶针根,利用腕部弹力,较大幅度地提插。要求插时用力大、速度快,但针体不能出现侧弯。

4捣颤法(雀啄法)练习。捣颤法是在进针原位不断捣动,犹如鸟雀啄食的一种小幅度快速提插法。

操作时手指持针,以腕关节微微震颤而捣动之,每分钟达~00次。此针法有良好的催气、导气、加强针感作用,故宜特别练之。

在上述基本手法练习达到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练习进、出针手法、辅助手法和补泻手法,并逐渐由模拟物练习过渡到自身试针,可选取腿部或肘臂部穴位,实际体会针感。

针刺手法的练习其实是无止境的,除了模拟物上的练习,在临床治疗时还应根据病情实践不同手法,并随时用心体察与记录其效果,日积月累,使技艺不断进步。

四、练运气运气,是指医生在针刺时自身气机的调理,即运丹田之气,贯注指端,使气达所欲之处,从而大大增强得气作用,提高疗效。

练运气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强健医者体质并使丹田之气充实;二是使医者精神易于集中并能以意引气,灌注掌指。古今善针者皆主张练运气,有"练针先练身,练气后运针"之说。

练习运气之法,首推气功。气功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好地驾驭形体,增进人的固有机能,激发调动人体的潜在力量,以使生命更加充满活力的锻炼方法。

许多著名针灸家指出,练习气功,增强本身的元气,调心宁神,内气外发,意气相随,是针灸医师的一项基本功。

气功练功的方法可分为静功、动功两大类。静功是采取坐、卧、站等外表上静的姿势,运用松、静、守、息等方法,着重身体内部的锻炼;动功是采取意、气相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及自我按摩、拍击等方法,以锻炼内脏、筋骨、肌肤。

练气功要注意把握三个要领,即调节呼吸(调息)、动作(调身)、意念(调心)结合。通过气功锻炼,掌握意、气、力三者的密切关系,以身注掌、以掌注指,推进掌指力量。久而久之,掌指自有功夫,则临床时运用自如,可显著提高针刺疗效。

太极拳也是练运气的一种好方法,它虽为拳术,但其原理有与气功相似之处,也要调心、调神、调意。练拳时讲究意到、气到、力到,打拳与意识结合,与呼吸配合。

动作刚柔相济,动中求静,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令肢体灵活,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故长期习之,必然精神充沛,内气贯足,对从事针灸大有裨益。

练运气的方法还有很多,象古代的华佗五禽戏、现代的辽宁彭静山练臂运掌法、甘肃郑魁山关节练习法、北京贺普仁练八卦掌法、山东焦勉斋运掌八法等,都有助于运气的练习。

值得一提的是,练针与练字、绘画有一定的相通,都是内气与指、腕、臂的结合。因此,如果练针者适当练字绘画,经常行笔运气,可能触类旁通,有助于练针和临床用针。而且作字作画,可以怡养情志,对于从事针灸也非常有帮助。

综上所述,练针实为针灸医师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不仅初学者必须强化,即使对有一定经验的临床医生也至关重要。

练心意、练指力、练手法、练运气是掌握针刺手技的必要方法。

常言道"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要练好针,关键在坚持不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刻苦加用心是学习和运用毫针的成功之道。我们应汲取前人之长,并注意在自己的实践中体会、摸索、创造,从而掌握扎实的针灸基本功。

针刺治疗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信息交流的过程。针刺者不能心浮气躁,应心静、气沉,《灵枢?官能》曰:“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具体操作时还要强调重“神”,即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做到心手相合、眼心相合。

这里所谓的“神”,可理解为一种信息,强调“守神”的目的是集中信息,传递给患者,充分发挥其调整作用以取效。针刺效果部分取决于施术者给予患者施加的信息量,施术者情绪饱满,认真细致,则易取得好的疗效。

操作时应遵循《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言:“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如一,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针灸手法犹如蜻蜓点水,进针无痛且针感犹如潮起,渐至隆盛至减弱。经过针治后病人皆有痛苦消失、轻松自如之感,痛苦小而疗效好。

作为学生,只有时时揣摩、模仿、练习他的进针手势、用力技巧,才能逐渐掌握,而非一日之功就能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勤学苦练,持之以恒。

文源:通玄医道

精彩文章回顾

日本岁老人的长寿方法

梁冬首次揭秘:长寿的终极方法!

为什么香港人均寿命全球最高?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人的性欲与寿命

我的血管壁光滑如9岁,就因每周吃三次这道菜I94岁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

父母90多岁无脑血管病!顶尖医生是这样给父母保健的

青筋其实不是筋,而是受阻的血管

倪海厦:我把他从鬼门关前一把抓回来

??血管最怕过冬!一道家常菜,净血液,软血管,今天就吃!

植物性饮食疗法,是预防与逆转心血管疾病的绝佳良药

维生素E不能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权威心血管专家胡大一

名中医自制“心血管”茶喝了40年,老年病都消了!(附配方)

每天一勺,软血管、降压、抗衰老…好处多到你绝对想不到

倪海厦: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这个秘方,救了无数心脏病、血管硬化、三高的人,不到五块钱

黑斑、白斑、血痣不用怕,通血管,排瘀血~

5岁宝宝血管像80岁老人,知道原因后爸爸长跪不起

治腰椎管狭窄症秘方-通脉活血汤

罗大伦"万病方":软血管,护心脏,解痛风…历代名医都说好!

静脉曲张,血栓,糖尿病足,脉管炎-四味健步汤(黄煌)

实践证明,中医是对的

国医大师邓铁涛:活到百岁的智慧|秋季养生篇

熊继柏:讲一个不能轻视的小病-感冒

秋天应该怎么过?

徐文兵

深度报道:支架-后患无穷

从乡间小径蹚出的经方家

王三虎

一位医生的医患情怀:穹顶之下感动之上

陆广莘: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人的最高境界:控制欲望

郝万山:健康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欲望杂念

儿童的生理特点-闲聊中医儿科知识-罗大伦-涉及小儿感冒,发烧,吐泻,尿床,咳嗽等

血压高点真没事!国医大师直言相告,必须得看

陆广莘

民间的中医伤科,绝不亚于西医的外科(伤科细解)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体质差、老生病,你反思了吗?

30年前西方发现中国人乳腺癌发病率极低,百般研究得出结论

董洪涛

学习中医好榜样(自学自救的科学家李宁先)

不生气就不会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名医亲历的真实医案

人体的最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可惜现代人都颠倒了

这三个获奖美国人花了万,证实了中医这四个字

有一种情怀叫作:当一名中医大夫

李兵

中医养生应从哪方面入手?

胡维勤(荐)

为什么外国人喝冰水没事,我们吃冷饮就难受?真相是...

中医智慧: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则(收藏)

先能治病,再谈养生

[养生健身站桩]形意拳三体式

“未病先防”养生要点

中药泡脚方(受益一生)

生活处处有中医,养生保健靠自己!

名著红楼梦中的养生文化

己亥年(年)五运六气预测及养生建议

梁冬:这样养生最靠谱

瓶中酒是好,胃中酒是毒(内带解酒配方)

潘德孚:西方医学为什么不讲养生?

调身延寿的圆运动养生功

彭子益

楼宇烈:中医养生要诀

这些中药养在家里,美观又养生(中药种植)

金世元教授:无药养生,健康一生

刘力红谈养生: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岁还出诊的老中医杨友鹤养生秘诀就这5句话

冬季养生:室内“高温”有弊端,享受舒适须护阴

岁邵逸夫的养生之道-三式气功延寿

寝不横尸,卧不覆首,眠不北向: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百病由心生,养心可以治病

0年来被养生专家忽悠的中国人啊,非常现实[视频]

有一种养生是这样的

各个年龄段的养生要点

你懂得养生,儿女将是受益人;你不懂得养生,儿女将是受害人...

现代人养生防病、生病早愈的普适秘方

养生与内功修炼:逆腹式呼吸法

养生就是养阳气

老公岁,老伴儿96岁,这对长寿夫妻的养生秘笈,值得所有人借鉴!简单易学!

吵架不能吵半截!8位名中医道出了养生大实话!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oyangshengwu.com/hlmfl/15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