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www.txbyjgh.com/zjjs
陕西北路号大家去过吗?
这就是静宝今天
要和大家介绍的
折扇艺术馆
▲折扇艺术馆正门
折扇艺术馆面积仅10多㎡
却有近把扇子
而且这些扇子都是由馆主
阿拉静安爷叔朱镇虞亲手制作
啥?爷叔嘎结棍?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呢
朱镇虞表示
自己最初啥也不会
这些扇子包括扇面的
绘画、书法,扇盒的雕刻
都是自己通过刻苦钻研
亲手制作完成的
折扇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历来也有着“折扇王国”之称,多种制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折扇艺术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小的折扇艺术馆内藏品十分丰富
橱窗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扇子
被评为
“上海民营艺术馆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
和上海市民文化节体验馆之一
据折扇艺术馆的馆主朱镇虞介绍,虽然已经退休,但自己仍然保持着一颗鲜活的心,紧跟时事热点,每年都会创作两把新扇。
▲馆主朱镇虞
再小的艺术馆也有镇馆之宝
在折扇艺术馆中,有三套朱镇虞引以为傲的镇馆之宝:
朱镇光——黄花梨木猴头扇
林风眠——红豆杉木仕女扇
单霁翔——老红木狗头扇
朱镇虞介绍说,每把扇子的木质纹路上都能看出对应的图案,这都是他做扇之前在开料的过程中发现的。“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巧合,使这三把扇子成为扇中难得的极品佳作。
朱镇虞的技艺不仅局限在做扇
画面内涵也在扇盒上体现
朱镇虞喜欢用扇子记录下
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对人们的祝福
除了镇馆之宝
橱窗正中央位置的一把彩色折扇
尤为引人注目
这把彩色折扇叫“一带一路福禄扇”,是朱镇虞在年为纪念“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提出而创作的。从最初的构思到扇骨的制作,再到扇面的绘画、书法等,历经半年夜以继日的打磨,“一带一路福禄扇”终于制作完成。
朱镇虞告诉记者,“每把扇子都是有故事的”,而这把扇子的寓意为:年,“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为地球村带来了幸福安康。
自学成才
折扇里的“工匠精神”
朱镇虞是一名退休职工,讲起与扇子的结缘,他说一切缘于二十多年前给弟弟开画展做红木画框的经历。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木艺,逐渐喜欢上了制扇,于是自己摸索制扇技巧。
要做好一把折扇很不容易
一把工艺精湛的手工折扇
制作难度远超人们想象
要经过打磨、敲定、弹扇、抛光
等数十道程序
历时数天才可成型
为了自学制扇技艺
他翻阅了数十本书籍
历时一年才做成了第一把扇子
经过数十年潜心钻研制扇工艺
终于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扇子体系
自从年退休后,朱镇虞几乎每天早上七点准时来到折扇艺术馆,在一方小小的工作台上制作折扇,晚上则回家绘画创作。记者看到,朱镇虞的手掌已经十分粗糙,布满茧子,有的指关节甚至已经凸起变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孜孜不倦地雕琢自己的作品
他不断改善、创新制扇工艺,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用工匠精神打造上海扇文化品牌,传承弘扬中国扇文化,是朱振虞立下的宏愿。他说,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新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扇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获得各种荣誉的同时,朱振虞也希望经由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认识折扇、了解折扇。
除了一直免费对外开放
他还在每周特定时间
坚持帮人免费修复扇子
遇到执意给钱的收藏者
便将钱收集在一个公益箱内
准备日后连同自己的扇子一起回馈给社会
“免费为别人修扇子也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不仅见识到了更多的扇子,了解到更多的扇文化,而且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提升了自己的修扇制扇技能。”耳顺之年的朱镇虞仍然保持着一颗不断进取的心。
自折扇艺术馆开馆以来,他多次应上海市各区的企业、学校、医院之邀,进行折扇文化讲座;他还参与了博物静安的“馆长精品课”,开设《折扇艺术与DIY》课程,讲解中国折扇文化,普及折扇知识;在疫情之前,他每月都会去提篮桥监狱为服刑人员授课,指导他们学习折扇制作工艺,希望他们重返社会之时能有一技之长。
朱镇虞对记者说
折扇充分反映了中国的文化
他希望能通过折扇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持之以恒地把扇文化弘扬光大
陕西北路上的这家民间折扇艺术馆在疫情期间,暂时关闭了正门,大家可以绕过一个狭窄的弄堂从后门进入前往参观哦。
来源: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