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黄花梨同场竞技,一眼就看出不一样的

在黄花梨收藏品市场上,常常碰到一些相似的木器,数量之多远超其本身,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偶尔驻足观看,过后便抛诸脑后。

前不久的一场盛大展会上,慕名寻访几件黄花梨拍品。穿过数间琳琅满目的展厅,终于在其中一处右侧发现了踪影。

这是一张黄花梨平头案,长.2宽54.6高81.3厘米,木质特征还算明显,保存状态也说得过去,粗略看看有了大致印象,接着一边转,一边继续找。

转过一圈,走马观花看完了所有家具,回过头又遇见这张平头案,再次映入眼帘的一刹那,突然间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底色金黄、纹理流畅,木油发出的莹光交织其间,能够用于描述的词语还是这些,唯独少了那份黄花梨的感觉。

案面上不是没有莹光,但不够透亮、强烈;圈纹鬼脸依旧,边缘上却多了整齐的锯齿,这是黄花梨玩家之大忌。

靠近跟前的大边左侧,有麦穗形状的棕眼,但端头不够尖细、线型不够扭曲,总之缺乏变化,有毫厘之间的差异。

再来看刀牙板正面,似是而非的感觉强烈,右下角一只鬼脸略显狰狞,展现出其他木质的特点,怀疑此案并非黄花梨。

赶紧找到展牌查看,果不其然,说明上标注为“花梨木平头案”,长.9宽51.4高82.2厘米。原来,尺寸相当、形式相同的两张平头案,一左一右,摆在了同一个展厅。人杂、场地大、东西多,难怪一不留神把它俩当成了同一件展品。

但花梨终归是花梨,纵然与黄花梨十分接近,细节上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过眼无数之后,一眼就能看出不一样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oyangshengwu.com/hlmjg/16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