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黄花梨”,红木爱好者们都会为之眼睛一亮。这个让多少人为之振奋为之痴迷的名字,就象传说中的那个美若天仙的“楼兰美女”。
(海南黄花梨树)
黄花梨,最早之前并没有这个名称。唐朝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早记载海南黄花梨的朝代,当时的称呼是“花榈木”,唐朝人陈藏器在他的《本草拾遗》一书中写道“花榈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而“花梨木”是到了宋代才开始沿用的名字,据宋人赵汝适在《诸蕃志.海南》中的记载,宋代时“花梨木”已是当时海南岛给朝中进贡的主要贡品和贸易商品。
《黎山贡木图》
到了明代的黄省曾在他的《西洋朝贡典录》里记载:“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而海南檀比花榈木更坚细,可为雕刻用”。从这段论述中,可见当时对其他花梨木和海南黄花梨两种木材的本质已有了区分。
(海黄原材料)
“花梨木”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清代。清朝人撰写的《崖州志》对海南岛所产的黄花梨是这样记载的:“花梨,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气最辛香。质坚致,有油格、糠格两种。油格者,不可多得。”从这段记载可清楚的看到,清朝时已将海南黄花梨细分为“油格”和“糠格。(现在大家称为“油梨”和“糠梨”)
(海黄油梨)
(海黄糠梨)
其中,海南黄花梨曾经用过的名称可说五花八门,如:老花梨;香枝木;红香木;海南花黎、花黎木、花梨母、油黎、坡黎、糠黎。海南黎语称:积腊(同音标注)。
(降香黄檀)
然而,“黄花梨”这一名称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数的观点认为“黄花梨”这个名称流行于民国期间。年,古斯塔夫.艾克先生出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将其分为老花梨和新花梨。据说同时期的著名学者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古代建筑和研究明式家具时,发现明代使用的花梨木与近代所用的新花梨(也就是后来红木国标中的紫檀属花梨木)并不是同一材质。为便于区别,便在花梨前面加了一个字“黄”字,此后黄花梨的称谓便流传下来。
(海黄手串)
黄花梨的学名是“降香黄檀”。“黄花梨”这个名字并非标准的植物学名称,它是一个文学名称,就像翡翠,宝石中的祖母绿,印石中的鸡血石、田黄石、芙蓉石一样,都是历史形成的美好称谓,且被人们普遍使用。红木最早的植物学名称是一堆拉丁文的字母,世界通用。红木国标为它们新起了中文的学名,这些名字,历史上基本上都没有用过,红木这个名称也属于文学的名称。
(海黄手串)
因为黄花梨属于文学的名称,所以为了抬高身价贴上这个标签,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黄花梨”,如越南黄花梨、巴西黄花梨、贵州黄花梨等等。其实,从名字的延用轨迹来看,“黄花梨”是专指香枝木的一个俗称,《红木国标》中列入的黄檀属只有16种。黄檀属下有三个名贵的木类,分别是香枝木、黑酸枝和红酸枝,其中香枝木最为珍贵,《红木国标》中香枝木类只有一个树种就是降香黄檀,也就是海南黄花梨。
(海黄手串)
为了与越南黄花梨和其他花梨木的切割区分,我个人主张把海南黄花梨定名为“黄花黎”。大多不了解植物分类学的海黄爱好者,往往把产于非洲、东南亚、南亚及南美热带地区豆科紫檀属的花梨木树种,与产于我国海南岛属于豆科黄檀属的黄花黎树种,视为同一类植物。
(海黄手串)
建议不用“黄花梨”而用“黄花黎”的提法,理由有三:1.早期史料书籍中多处记载有“花黎木”之称;2.“花黎木”的产地主要生长于海南的黎山之中,取之必由黎人;3、可以更好的区别于其他进口(或岛外)的紫檀属花梨木树种,以免引起市场上名称的混淆。
(海黄手串)
无论如何,在所有的名称中,黄花梨是民国之后近百年来,使用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一个名字,它形容木质如梨花般绚烂的色泽,已让爱之者心领神会,欣然接受。“黄花黎”这一名称最终是否能得到广大海黄爱好者们的认可和接受,那得看天时地理与人和了。
(海黄手串)
藏友们,你们觉得“黄花黎”这个名字用得好吗?如果黄花梨和黄花黎给你选择,您会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