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稳定性
木材虽则已无生命,但其中的木纤维在遭遇大幅度、或长久的湿度变化时仍然会变形。比如木材开裂,大多数是因为在环境干燥时,木材的表面最先接触到空气收缩,而内部水分仍然较高而不变形,这种外缩内不变的应力导致木纤维不断拉扯。南方的木材运到北方后经常会变形开裂,就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在考量硬木时常常有一个标准——木性稳定。不过即使木性再稳定,木材依然可能在日久天长中开裂或者发霉,所以在做木柄之前,通常要对木材进行干燥等一系列专业处理。匠人工坊的硬木刀柄,全都经过了稳定化处理,以保证能长久地陪伴刀友们。
匠人工坊大马士革刀-北欧风情加工难度
由于不同树种的性质不同,所以加工难度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密度大的木材因为比较“敦实”,加工难度也相对高一些;还有一部分木性脆或质地不均匀的木材,也会给加工带来困难。
匠人工坊猎鹰,花梨瘿木柄另外加工方式也各有千秋,适合刨削加工还是锉磨加工?加工时的力道是不是随心所欲?这都需要提前丈量。各种根瘤影木的木纹走向比较恣肆,像花梨瘿木,推刨刃推得就要尽可能少,不然一刨子下去出来个坑就亏大了。紫罗兰木密度低于紫光檀,但含树胶较多,打磨中对砂纸的损耗极大,打磨效率反而低于紫光檀。
匠人工坊花梨瘿木柄大马士革刀-花豹木纹效果
即使是同一块木材,选择不同的角度切开,也会呈现出泾渭分明的木纹效果。一般有三种切面,径切面、弦切面,以及横截面。径切面的木纹平直顺畅,其木纹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最易进行刨削加工。弦切面木纹呈弧形排列,间距较大,变化丰富。横截面的木纹呈现的是年轮部分,因为棕眼竖直向上,所以在烤蜡后的颜色最深,硬度最大,加工难度也较大。呈现横截面的材料不能太薄,因为横截面木纤维不适宜承重,容易断裂。
所以经验老道的匠人,可以根据预期的木纹效果,和最合适的加工方式,去处理一块原木,事半功倍。
花梨木瘿结处理花梨瘿木
处理后的花梨瘿木柄
匠人工坊花梨瘿木柄-大博伊
木材色泽
从感官层面来说,再艳丽的色漆,颜色也不如天然的木本色,典雅深沉的大红酸枝、乌黑的紫光檀、错综诡谲的花梨瘿木等等,多数优质木材本身的颜色就已经很理想,在烤蜡、上木蜡油或清漆后,它们的颜色会更加通透。而且密度较大的木材在打磨后大多能得到如陶瓷般的光泽度,能磨出完美的光面。日常的加以手抚,还会越盘越有韵味。
匠人工坊紫光檀柄大马士革刀-长风气味触感
木柄,最好是散发着淡淡香气,比如檀香木、黄花梨木自带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气味。相比起来,香樟木的气味便十分浓郁,可以驱虫,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还有些树种甚至会散发一种类似植物腐败的臭味,比如颜色艳丽的紫芯苏木,这种不建议加工成刀柄,非做不可的话应擦涂木蜡油封闭表面。
匠人工坊紫檀柄大马士革-金竹茶剑密度较高的木材,如紫光檀、红酸枝在精细打磨后,触感坚硬温凉,尤适合夏日抚摸。密度低的木材如枫木、松木、楠木,触感则更为温绒。
与整体风格的适配性
就艺术刀具和传统刀具来说,木柄仍然是运用最多的,这是因为木柄之美并非冰冷和制式的,而是能呈现出各种气度。大红酸枝木基本色调是深红色,上面有斜而交错的深色条纹,多而明显的黑筋,棕眼细长,说它深沉大气,但也不无野性。匠人工坊的合璧、逆鳞、山鬼,都是采用的大红酸枝柄。
匠人工坊大红酸枝柄大马士革刀-山鬼紫檀色调紫中带红,一经细致打磨、烫蜡之后,立刻闪着一层幽幽暗暗的光,纹理若隐若现,棕眼密布,得到一种沉穆雍容的气质;用手抚之,滑如绸缎。工坊打磨抛光的汉风、金竹茶剑,就是紫檀柄汉风竹节设计。
匠人工坊紫檀柄茶刀-汉风茶剑野生黄杨木表面光洁滑润,初为乳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浆颜色会由浅而深,愈加古朴,比如匠人工坊蟾宫折桂的刀柄,千年难长黄杨木,一朝器成出世来。
匠人工坊野生黄杨木柄刀-蟾宫折桂历史文化价值
臭椿为何身价不高却有“木王”之称?家里有硬木家具的刀友,应该熟悉时不时“咔哒”的怪响,这是因为硬木如果受湿度和应力不均匀,会在收缩挤压时产生声响,白日里还好,到了夜间这种声响听来就有点恐怖。古代乡间有人相信这是木的灵魂在鬼叫。而臭椿木软,在硬木收缩时可以提供缓冲,避免响声,就好像是臭椿木镇住了其他木的鬼魂,故此臭椿被称为“木王”。
匠人工坊花梨瘿木配紫光檀柄大马士革刀又比如木材界的“老三样”,大红酸枝、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也因为历史文化价值格外贵重。以大红酸枝为例,明清两代时是当之无愧的“贡木”,清代后期,根据内务府造办处收贮物料清册记载,宫廷里几乎是处处可见酸枝木的踪影,香几、挂屏、桌屏、桌灯……基本上都是大红酸枝造。
匠人工坊大红酸枝柄大马士革刀-山鬼大红酸枝的地位在民间也深入人心,清末著名的谴责小说《廿载繁华梦》里,广东海关库书周庸佑家具陈设极尽奢华,里面有大量的酸枝家具。女儿出阁时,妆奁里就有“大排的酸枝大号台椅的两副,二号的两副,两张酸枝几子,上放两个古磁窑的大花瓶”。这些历史文化方面的观念,都给木材带来了额外的附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