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明藏珍之黃花梨独板罗汉床

文:谭向東

这张床是家具收藏界的一个传说,听过的人很多,见过的人却极少。见者,无不为之动容。

自其被发现迄今已逾二十年,一直被藏者珍如拱璧秘而不宣。中国嘉德(香港)有幸徵集到这件稀世的罗汉床,作为今年秋拍的明星出场上拍,这将无疑是古家具收藏爱好者的福音。

Lot明黃花梨无束腰马蹄腿独板圍子罗汉床MingDynastyHuanghualiCouch-bedwiththreescreensandhooffeetcm×80cm×82.5cm估價待詢EstimateonRequest

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中,床榻类家具的发展脉络之一,源自于商周青铜禁。笔者在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裡,曾经阐述过:青铜禁的箱体结构,为减轻重量以及受佛教莲花纹符号的影响,逐渐演变为漆木家具连续的壼门造型。

至两晋时期,壶门底部常用的花牙装饰,渐渐蜕变成两侧翻卷的花足。这在下图的山西天龙山东晋时期的石刻(大坂美术馆藏)有所体现,石刻左下角可以清晰的看到腿足演化后的形式。

唐代吴道子的绘画中,清晰的表现了维摩诘坐榻的造型。

而随著木工技艺的进步,以及追求简约风尚的审美习惯,箱型榻中间用于支撑的腿足逐渐减少,甚至完全省略,只留下最外侧的腿足。而原先垂直相交的板足,渐渐融合为实木的方腿,底部的勾尖进化为马蹄状。明代万曆年间的《三才图会》以及《鲁班经》中,都极为准确的绘制出这类床榻的形制。

成书于明代崇祯朝的《金瓶梅》刻本插图中,这种直足内翻马蹄的床榻屡见不鲜,可见早已成定式。

研究表明,该金瓶梅崇祯刻本,出自于徽派工匠黄子立、黄汝耀的刀功(广西美术出版社金瓶梅插图集年版)。书中刻画的此类床榻,有著典型而清晰的特徵:三围板、无束腰及直足内翻马蹄。这些出自安徽工匠之手的刻画,明显反映出作者对庭院建筑、家居环境及家具器物的深入瞭解,在此基础上细緻周详的描绘出晚明时期,南方地区的生活常态。

这为我们理解古人的生活起居和日用器物,提供了详实可靠的资料,更使得笔者对于刘继森先生收藏的罗汉床,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而这件黄花梨三围板罗汉床,极有可能是书中场景的实物依据。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黄花梨罗汉床,围板以三块黄花梨整木製作,两端拍抹头,以保障围板端头经过数百年的使用而不至于开裂。正面围板略高于侧面围板,高出的部分经由两侧平缓自然的曲线过渡,有效的消弱了直接落差的唐突。

侧面围板的前端亦造出和缓的委角,与正面围板呼应。三块围板均由厚板刨成,却于外侧均匀的挖出落膛,只留下极细的边线,形成柔婉的外翻曲率,于简洁平淡中生出意趣。这样的造法,既保留了围板厚实坚致的视觉效果,与整体比例和谐一致,又有效的减轻了重量,便于家具的拆装及搬运。由此看出古代匠师在美观与实用的取捨上,作出了智慧的两全选择。

床面边抹用料之厚重异乎寻常,冰盘沿自中间便开始向内收敛,底端留出近一指宽的直边,与牙条紧贴在一起,随方就圆浑然一体。若不仔细观察,极可能误以为边抹与牙条一木所制,正所谓天衣无缝。而牙条虽窄,立面用料也极为厚实,有力的支撑和分担座面的承重。

正是边抹和牙条的用料奢费,才使得经过几个世纪的使用后,床面依旧笔直划一,至今丝毫没有弯塌的迹象。

直足刚劲挺拔,马蹄雄健有力,难得保存完整。线条爽利硬朗,腿足上部及马蹄的弧度,处理的恰到好处,极具美感。纤巧到若有若无的牙条,比多数床榻上的要窄小许多。但从与腿足折角处的弧线可以看出,牙条经由宽材削去近半,才显出纤细的审美观感,在无损于承重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低视觉上的滞重。这显然是工匠出于造型艺术的需要,深思熟虑之后的匠心。也许只有在那个黄花梨原材料还很丰沛的年代,才可能诞生这样坚实而不失秀美的杰作。

罗汉床两侧的腿间较为隐蔽处,安有罗锅形枨子。枨子的用材亦十分厚重,这样做法既强化了床身的结构稳定性,更是为了便于搬动家具而专门设置。若非如此,搬动时便要搭手于牙条,给腿足肩部的抱肩榫带来隐患,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

謝環《杏林雅集圖》絹本設色手卷,鎮江市博物館藏

众所周知,古人消夏纳凉,观星赏月,常将床榻之类移于庭院之中。因而对家具的轻盈和便利,就有所要求。而这张罗汉床的特殊製作,如围板的洼膛,以及侧面的罗锅枨,都是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而产生的设计。更为难得的,是该床的床身并无正反之分,而三面独板在任何一面都可以轻鬆安装。下图所示,即为两种安装之后的状况。

能够实现如此前所未见的神奇转换,得益于工匠在製作时,将床面四角的榫眼位置丈量的极为精淮,无丝毫偏差。如此,安装时便无需考虑床体的正反方向。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笔者得缘,曾经拆解过此床。拆卸过程中,我们发现围板可以徒手轻易地拆卸,而不用借助任何工具。正反两面安装后,围板依旧纹丝不动。足见榫卯製作者的精严,绝非俗手可为。完整保存至今,除了黄花梨木的坚实耐磨特性之外,更少不了历代主人的精心呵护。

庄重典雅製作精良的罗汉床,经由黄花梨木的天然绚烂衬托下,更加锦上添花,彷彿穿上了华美的外衣。明代学者曹昭在《格古要论》卷八中这样描述黄花梨木:“其花有鬼面者可爱”。可见黄花梨之美,自古便极受文人所爱。而这张罗汉床的长围板正反两面,遍布著可爱的“鬼面”。大大小小的天然之眼,不仅多姿多彩,更组合幻化成种种奇异的图案,或似狐面,或似外星来客,任由你天马行空的联想。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而侧面观之,天然形成的木纹晶莹透亮,如微波荡漾,坐卧其间遐思无限美不胜收。

至此,我们不得不叹服,古代匠师在造物上所用的巧思。而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奇思妙想和鬼斧神工,不知是多少代人心血的凝结,让我们由衷的敬佩之馀,但愿不负先贤。

来源:香港嘉德

编辑:明清家具之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oyangshengwu.com/hlmgn/15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