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bdfzj/150425/4614815.html
刚放寒假的那几天,女儿小满突然问:“妈妈,新加坡说英语吗?”
“是呀。”
“那我不要去新加坡,我不要说英语。”
这几天我正在跟我先生商量着寒假去哪里玩,暂定新加坡。
我又一次启动了“成长型思维”的沟通方式:“你不想去新加坡玩,是因为那里要说英语,可是你现在英语还不是很好,有点担心,去那不会说话了可怎么办,是吗?”女儿点点头。
此时,我回想起她不喜欢读英文绘本、她说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外教课。
因为在3岁前,我们只有听听英语童谣,偶尔读英文绘本,没有系统地做过英语启蒙。在3岁上幼儿园以后,只能睡前读书,读英文绘本得花费太多时间,于是暂停了一段时间的英文绘本阅读,每天只读中文绘本。期间也没有报过任何英文培训班,我们在家也没做到用英语交流。现在孩子4岁多,她认为自己现在听不懂英语,不会说英语,以后肯定也很难说好。
我意识到,这是孩子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出现了,她在面对说英语的挑战时,选择尽量避免挑战。
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路上,庆幸自己一直在学习,《终身成长》是我过级TF3-1时拆的书,这本书的拆解,对我的影响特别大。
_《终身成长》
_进入一种思维模式,就如同进入一个新世界。在其中一个个人能力固定的世界里,成功需要你证明自己的聪明和天赋,证明你自己的价值;而在另一个能力可以改变的世界里,则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在前一个世界里,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得到一个糟糕的成绩,输掉一场比赛,被炒鱿鱼,被拒绝……这些都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而在后一个世界里,自身没有成长,即没有达到想达到的目标,或者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意味着失败。
在前一个世界里,努力是一件坏事。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如果你足够聪明,根本就不需要努力。而在后一个世界里,努力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有才能。
你可以进行选择。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它们是强有力的信念,但它们只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意志的。
以前我在做完一件事情后觉得不满意,我会给自己贴个标签:”我不擅长做这个。“以后就能避免就避免。
原来在我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选择放弃、逃避,这些是源于我的一种思维模式,叫”固定型思维“。
读了这一段,我明白,只需要把自己的思维模式调整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就好。这个思维上的一小步,却是行动上的一大步,我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不仅把这个方式用在自己身上,还不断地在育儿方面实践,帮着孩子建立“成长性思维”。
家长的思维模式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现在不会的东西,就是他不擅长的,他永远都很难学会。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现在他不会的东西,只是“尚未学会”而已,通过学习和刻意练习,他同样可以学会。
本文作者:海口花梨分舵三级拆书家佩璇回到刚才小满的例子,她因为现在英语不能说得很好,或许曾经在幼儿园时,没有那些在外面上过培训班的孩子英语好,她觉得自己不擅长英语,选择不去学习英语、也不想去说英语的地方。
4岁半的孩子有可能还理解不了思维模式的概念,但家长可以让他知道“学习和努力”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能力。
于是,接下来几天,我做了以下工作,在第二天早上,小满突然说:“妈妈,我们今天上午用英语说话吧!”于是我们开始了1个多小时的磕磕巴巴但很愉悦地英语交流时间。
1、让孩子看到他人成功的路径
正好前几天,一个朋友发来了她家孩子读英文绘本的视频,和小满年龄相当,于是我问她说:“你还记得研研姐姐吗?她跟小满一样大哟,都快5岁了,要不要看研研姐姐的视频?”小满很好奇地凑过来,看了问:“她在读英语吗?”我说:“是的!我上次看到研研姐姐的时候,她英语还不能读得这么好呢!只能说一个一个的词,读不了这么长的句子!研研姐姐刚学英语6个多月的时间,现在可以说这么长的句子了。6个月的时间,就是从小满刚上中班时开始直到现在。我听研研姐姐的妈妈说,她每天都会读英文绘本,刚开始也读不好,可是她没有放弃,坚持每天读,一天比一天读得好了!”小满听完以后沉默了一小会儿说:“那我每天读也可以做到的。”
2、让孩子回忆学习的经历
趁热打铁,赶紧再引导她回忆自己曾经从“不会到学会”的经历,我说:“对呀,你还记得,你是怎么学会唱《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的吗?刚开始只会唱前面那段,后面的歌词只能跟着妈妈一起唱,后来呢?能自己唱出后面的歌词了,可是还是会唱错几个词,那现在呢?”
小满激动地说:“不会了,我能全部唱完了!”
“是的,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一直听一直听、然后每天都唱好几遍。”
“是的。如果你刚开始唱不全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不会唱,再也不唱了,现在会怎样?“
“我可能还是不会唱。”
“是的。但你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做到了,给你点个赞!妈妈猜想你现在学英语也还是处于刚开始的哪个阶段,以后呢?”
“我也可以学会。”
“是的,妈妈相信你。”
3、给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
见缝插针再给孩子讲讲我们自己的故事。
“你现在最喜欢的那个小兔子,是谁做的?”
“是妈妈给我做的。”
“是呀,妈妈以前连缝衣服和扣子都不会呢,可是我现在竟然会做小兔子了。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好的小兔子哟,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是曾老师教你的。”
“是呀,是妈妈去跟曾老师学的,如果妈妈刚开始觉得我自己连缝扣子都不会,怎么能缝一只小兔子呢,也不去学,妈妈肯定到现在也做不出小兔子。”
4、给孩子可以选择的空间
这时候该给孩子选择的时候了,于是我说:“现在,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我现在不会说英语,我也不学习,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学会英语。第二个选择是我现在还没学会很好地说英语,但我可以学习,每天读英文绘本,在家尝试用英语交流,英语会越来越好。你要选择哪个呢?”
小满说:“我们来玩抓娃娃游戏。”她假装自己的手是抓娃娃的爪子,然后抓住了我伸出的第二个手指,她说:“我选择第二个!”
“好的,那我们开始行动起来吧,今天先从读英文绘本开始。”
5、给孩子每一点进步的鼓励
次日早上起床后,她突然说:“妈妈,我们用英语来说话吧。”
她现在只懂些日常的英语单词,还不能说出很长的句子,但是她看我在洗漱时说:“Whatareyoudoing?”这句话是我之前冷不防冒出的一句,于是,我马上鼓励她:“昨天小满还不会说这句话呢,今天就可以说出来了?恭喜你取得一点小进步了哟,我们今天再继续学英语,明天肯定也会比今天更好的!”
这是小满脸上充满了自信的微笑。
一本书,一段文字,影响了我对成长的态度,也正因为这种态度的改变,让我面对孩子的成长不再焦虑,而是充满信心,我们都坚信成长的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