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东阳红木木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因为材质优美,红木家具才具备独特的神韵,而家具因外表之美而衍生出来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更依托木材价值受到世人的认可。木材与家具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演绎出红木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黄花梨、小叶紫檀、大红酸枝,这三种价值最受认可的“老三样”,被称为“三大贡木”,不仅在历史上是皇权贵族珍爱的红木用材,在当代市场上,也已经被消费者视为红木中的经典用材,其历史地位、文化含义、市场价值无可替代。
海南黄花梨的纹理、色泽之美给人雅致、简洁的感觉而受到文人的青睐
“贡”,多用于下级献东西给上级,在古代,是指臣下或属国把最好的物品挑出来进献给帝王。因此,“贡木”可理解为是属国或臣下挑选出来的、并用来进献给帝王的优质木材。
紫檀因为静穆古雅的气质成为王室贵族钟爱的材料
明清宫廷一般不向商人购买硬木,而是规定由各地进贡。据万历年间的《工部厂库须知》记载:“广东布政司每年应解……花梨木十段、紫榆木(紫榆为紫檀的别名)十段……送御用监交收”。这里规定的是广东省的年进贡额,由于贡木生长速度缓慢,民间贡木资源有限,因此规定的进贡额也不算多。由于贡木资源稀少,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非常注重对贡木的利用,做工讲究精雕细刻。因此,“贡木”也寓意着珍稀与贵重,贡木制成品则寓意工艺精湛。
大红酸枝最初以“喜庆”的色泽受到民间的垂青,后成为民间富户不可或缺的家居陈设
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及大红酸枝三大贡木受到宫廷珍视,也由此引来百姓的贡木制作热潮。百姓向往使用贡木制品,为的就是能够像王公贵族一样,获得最优质的享受。这种观念沿袭至今,使得很多贡木制品仍保留着宫廷的设计风格与气派,可见,“贡木”还寓意一种生活品质与精神追求。
海南黄花梨
--为文人家具代言
中文学名:降香黄檀
拉丁名:Dalbergia
英文名:Scentedrosewood
科属:蝶形花科黄檀属
俗称:花梨(黎)、老花梨(黎)、梨(黎)母、降香、降真香、花榈、香红木、黄花梨(黎)、海南黄花梨(黎)
产地:中国海南岛
早在唐代,书籍中便有黄花梨的记载,在《本草拾遗》中,称“花榈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明初王佐增订《格古要论》,讲到“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清刊本《琼州府志·物产·木类》:“花梨木,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有微香,产黎山中。”从其他文献里,可以得知其主要产地为海南岛。
据明清家具专家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珍赏》中考证,年出版的由侯宽昭主编的《广州植物志》,在檀属中提到一种在海南岛被称为花梨木的檀木,新起名曰“海南檀”,此书的描述是:“海南岛特产……为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材色红褐,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家具之用。”年出版的由成俊卿主编的《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对侯宽昭的定义又有所修正,建议把该树种另定名为“降香黄檀”。
作为家具用材,黄花梨的特点是“不静不喧,恰到好处,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除了纹理上的特点,它还有不易开裂、不易变形、易于加工、易于雕刻、有香味等特点。在家具形式与功能日趋统一的明代,黄花梨家具无疑是这场家具史变革的先行者,明清家具在工艺、造型、用材上达到今人难以企及并传之万代的高度。
明代工匠在制作黄花梨家具时一般采用光素手法,即主要利用和发挥木材本身的特点,突出海南黄花梨纹理、色泽之美,给人雅致、简洁的感觉。知名红木收藏家海岩如此评价黄花梨:“黄花梨的纹路行云流水,华美而且绚烂,千百年的风雨铅华,在她的光泽及木质之中留下鬼斧神工,台风扭曲树干形成的错节纹,枝杈疤结形成的鬼脸纹,还有麦穗纹、蟹爪纹、山纹、流水纹等,古人运用各种仿生的想象将这些纹路比拟出来,足以让心领神会的美妙意境沟通古今。”
黄花梨家具的出现与弘扬,与明清家具三大流派之“苏作”密不可分。苏州等江南一带地区,是明式细木、红木家具的发源地。在当时,江南一带的文人雅士纷纷参与家具的设计制作,与工匠一起钻研、总结黄花梨的特性,将文人审美与制作工艺结合,形成了苏作家具“雅致”的特点。由于对黄花梨等家具用材的珍惜,一些制作工艺如“攒斗”、“包镶”也为苏作特有。黄花梨本身如玉质感及淡雅香气,成为文人家具最为具象的表现。
小叶紫檀
--皇族贵胄专属品
中文学名:檀香紫檀
拉丁名:PterocarpussantalinusL.F.
英文名:RedSandalwood,RedSanders
科属:豆科紫檀属紫檀木类
俗称:紫檀、小叶紫檀、金星金丝紫檀、牛毛纹紫檀
产地:印度南部
早在两晋时期,紫檀就在古籍中出现,在唐代的《唐本草》、明代的《大明一统志》、《本草纲目》都有关于紫檀的记载。最初,人们将紫檀当做香料和药材使用,直到唐代,才以木制品用材出现在宫廷用器中。
紫檀是中医药中最上乘的名贵中药,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唐代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十余本中药名著中均有紫檀入药可美容、消肿毒、治金创的论述。紫檀会散发出一种叫做“木氧”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够起到安神醒脑的作用,而且长期使用还能够促进细胞再造,防止皱纹的出现。
紫檀生长期极其缓慢,我国自古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在民间有着“一两紫檀三两银”、“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由于紫檀过于名贵,如今流传下来的紫檀器物数量要少于黄花梨。倘若是大型器物,因为材料难得,更是视同珠璧。
紫檀因为静穆古雅的气质成为王室贵族钟爱的材料。如果说黄花梨代表的是士大夫阶级的喜爱,那么紫檀代表的则是真正的皇族审美观念。
清代乾隆年间对紫檀木的使用格外推崇。据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周京南考证,他根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统计出乾隆时期内务府造办处购进的紫檀木总数量是斤,而从乾隆元年开始至乾隆六十年里,内务府造办处共用去紫檀木斤。可以看出,整个乾隆一朝,宫廷紫檀木的购进及使用数量是相当巨大的。
大红酸枝
--雅俗共赏,“红木”之本
中文学名:交趾黄檀
拉丁文:Dalbergiacochinchinensis
英文名:Siamrosewood
科属:蝶形花科黄檀属
俗称:红枝、大红酸枝、老红木
产地:主产于老挝、泰国、柬埔寨
据考证,红酸枝是在紫檀、花梨木告罄后,作为替代品由南洋进口的。乾隆年间开始,红木家具逐渐登上了清朝皇家御用家具的殿堂。在内务府造办处的活计档里,增加了“海梅木”这一木种,据周京南介绍:“现在看来,海梅木就是民间所称的酸枝木,也被称为紫榆木。”
红酸枝真正作为珍贵木材而被历史记载,要追溯到清朝中叶以后。据周京南介绍说,从传世的家具及档案来看,乾隆以前几乎看不到酸枝木家具的记载,酸枝木是在紫檀花梨木几乎告罄后,作为替代品由南洋进口而来的。到了清代后期,酸枝木家具数量猛增,在清代宫廷家具中已经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不同于黄花梨的文人气质、紫檀的贵族血统,红酸枝在流入中国后,先是得到了民间的垂青。从木材特性而言,红酸枝家具满足了中国人与生俱来对于红色的喜好,天生带有“喜气”,再加上其本身微酸的香气、细腻适合雕刻的材质,成为富户巨贾室内不可或缺的家居陈设。
实际上,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红酸枝的简称就是“红木”,人们口中的红木,就是指的是红酸枝这一种材料。据介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外贸部门开始进口酸枝木,成立了多个家私制作工厂,制作酸枝木家具出口创汇,用‘酸枝家私’作为出口商品名称。因为酸枝木颜色发红,在民间当时也有将酸枝木称为老红木的习惯。在这个时候,红木家具的称呼是对应酸枝木家具这种材质,而不是一个泛称。”
直到国家标准《红木》出台,界定五属八类三十三种木材属于红木范畴,在市场上,仍有将大红酸枝称为“老红木”的习惯。然而,从广义角度而言,有人也将“奥氏黄檀”、“巴里黄檀”等黄檀属类树种称为酸枝木或红酸枝,目前市场上,价值最高的当属“交趾黄檀”,被称作“大红酸枝”或“老红木”。
手把手教你制作红木葫芦!紫檀张喜爱收藏紫黄小件多年,以前他只是在市场上购买成品把玩,时间长了,他忽然萌发出自己动手做的念头。通过无数次的尝试,他终于摸索出了一整套DIY红木小件的方法。现在,他把这些技术心得晒出来,与同好共享。
“无中生有”的红木小件制作工艺
“种瓜得瓜”首选料
1.用铅笔画个大样
2.角磨机
勿庸置疑,想做出好的小件,必须要有好的材料,所以选料很重要。
选料有两个要素:第一,我想要做什么?比如我最近喜欢上了一样东西,想亲手制作一件,就要去找一块跟那个东西形状相似的木头。第二,料适合做什么?料本身特别好,是老料、大料,密度好,如果是紫檀,有金星,有牛毛纹;如果是黄花梨,纹路好,有鬼脸,等等。这样的料先买回来,再依据形状来决定应该做成什么。
3.用角磨机去除白皮及腐烂的地方
4.开始找型
木料买回来后要去皮,腐烂残损的地方也都要去除,可使用角磨机做这些工序。这样还可以看到木料里面的情况,看有没有裂痕,裂痕有多深,尽量使木料完美,不要有瑕疵。
工艺难点在两型
处理完木料后,开始对木料进行初审,看现在的木料适合做成什么,也就是找型。找型用角磨机,将木料大致做成想要的形状的粗坯。角磨机因为转速快,砂轮的砂粒比较粗,适合做大体的部位,但无法处理一部细小的部位。
5.造型逐渐显现
6.粗坯形成
7.两个一样的电磨机,只是砂轮不一样
造型就是对粗坯进行细致的处理。造型通常使用电磨机,砂轮选择80目,一个小件能否有灵气,关键就在这一步骤了。电磨机跟木料的接触时一定要平滑,用力要均匀,不要太大,转速也要适中,一般选择3-4档的中速即可。还要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砂轮。
8.用电磨机继续造型
这里有个关键点,要知道找型与造型不是一次性定型的,要边做边找,不断调整,不但要依据木料的整体造型,而且还要依据木材的纹理,这样才可以做出最佳的效果。
宛若童肤的磨光功
造型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抛光了。抛光初步还可以用电磨机,不同的是砂轮要换成目的,速度更要慢,一般选择1-2档,手法要平滑,接触面也要平滑。同样也要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砂轮,比如一些束腰的部分就不能用大砂轮。
9.细部要使用小砂轮
10.葫芦的味道已经出来了
11.使用砂纸人工抛光
用电磨机做到大的痕迹没有时,就要改用手工砂纸一点点地磨了。手工很费时费力,先从目开始,然后逐步换成目、目、目、目,最后是目,一道一道地循序渐进。手的力道要稳、要均匀,需要用心把握体会。这个工序很枯燥,但当你看到每一遍抛光后手里的东西都在改变模样时,那份喜悦是无法形容的。
12.抛光机
13.手要拿稳
14.最后成型的作品
抛光也可以使用抛光机,使用时手要拿稳,不要让机器把小件打飞了,那可就前功尽弃了。还有一个窍门,要在砂轮的后三分之一处抛光,因为前面部分也容易滑掉。至于抛光的效果,如孩子肌肤那样细腻方为佳。(来源百度贴吧)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添加小编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石家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