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酸枝制|百宝嵌交椅(可折叠)规格:60/62/总高公分
交椅历史源远流长,多为历代官绅阶层、名门望族所有,是权力、财富之一大象征。古语有云「第一把交椅」,其崇高地位昭然若揭。据明代《鲁班经》内之木刻版画插图所示,一把交椅被置于大厅正前方,左右设南官帽椅、灯挂椅各一。布局主次分明,即主人、地位为较高者尊享交椅,有逊者仅能使用两侧的次等椅具。
明式交椅上承宋元,亦见于壁画中。交椅在古代称“胡床”。在宋代有“太师椅”之名,其源自北方游牧民族。交椅最早出现的年代始于宋辽时期。其造型像是圈椅与马扎的结合。为野外郊游、围猎、行军作战所用。后随着其功能的消退,进入厅堂时,四足已经成为直立形,从而演变为圈椅。
交椅究其来源已无从考证,不管究竟从何演变而来。在漫长发展过程里,最终已不再是平常百姓所能够使用的家具。其使用者的地位逐步提升,最终达到了顶峰,为达官贵人所专用,皇帝和贵族们在宫外出游之时经常用到,被他们当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俗语说“第一把交椅”,即为此意。?
交椅易于折叠,便于携带,但同时又需负荷承重,不易完整保存。传世的柴木交椅很多,但黄花梨交椅却很少见。据专家介绍,明代黄花梨交椅存世极少,最乐观的估计,全世界范围内也不会超过几十把。故状况良好而做工精美的交椅,成为藏家心目中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此把交椅由大红酸枝木制成,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雕工精致,器型典雅古朴。制作工艺考究,靠背做南官帽椅样式,风格雍容大度,后腿上截以挖煙袋锅的造法连接搭脑两端。扶手三弯,向下内卷,曲线弧度柔和自如,手部托于扶手之上,甚是舒适。
背板接于横枨之上,弯曲呈“S”形流水线,三攒式,上部镂空雕刻夔龙纹,雕工细腻圆润。中间独板,以螺钿、白玉、寿山石镶嵌双匹骏马图,宝马或奔跑或卧躺,于嬉戏之中。坐面软屉,整体比例均衡,线条舒展,结构合理,乘坐舒适,简约之中见功力。底部装卷云亮角,线条圆转流畅,两出头回转收尾,透射出清灵之气。
座面为软屉,由棕索编织,穿入座面横材,牢固耐用,坐感舒适。脚踏横枨攒接,里侧出头为轴,纳入腿足,可以转动收起。腿足交处皆有包铜工艺,并以铆钉加固,细节处亦制作精美。
此交椅开合有度,比例优美,乘坐舒适,结构合理,尤其是靠背和搭脑的设计极具艺术功力。置于室内,不但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也同样具有家具的使用功效,其收藏价值更是不言而喻,实为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
#人生观察室#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