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箱是明式家具中常见的小件之一,基本为长方形,一般用来存放文件簿册或金银首饰等物品。传世黄花梨实物不少,但成对的不多。去年一对清代原皮壳素箱,再现了过去富足人家的常用器具。
箱子长40.5宽22.7高16.2厘米,大致和15.6寸笔记本电脑的面积相当,表面采用纹理顺直的黄花梨大料,每一片都是独板配置。
箱盖顶板一木对开,同样的黄花梨纹理一左一右,颇具观赏效果,这在传统家具中是讲究的做法。
箱子光素,仅在上下口沿各起灯草线一道,拼合在一起像是皮条线加洼儿的样子。这条全身唯一的线脚除了起到装饰作用,还增加了边缘的强度。
正面安圆面叶铜件,倒垂云头形拍子,接口处卷成管状,紧贴灯草线轮廓包裹,做工精细规整。
两边装铜提手,所有铜件保存完好,与箱体感觉和谐一致。另外,由于年代久远,板面拼接处有不同程度的开裂,对使用或收藏却无影响,展现出明清原皮壳家具的风貌。
揭开盖子来看,口沿上下平接,与子母口啮合比较,相对晃动较大,闭合后密封性也较差。
箱子底板非黄花梨,采用铁力木制,符合过去黄花梨配铁力木的金帮铁底惯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老箱子的原汁原味。
形制在谱、材质典型,清黄花梨素小箱旧而不脏,原皮壳完整干净,再加上两只配对、成色相当,在同类中殊为难得,是一对不错的收藏品。半年前它们以40.25万元人民币转手成交,是不是也算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