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黄花梨雕螭龙螭凤捧寿纹双闷仓大四件柜成对
LOT
清康熙?黄花梨雕螭龙螭凤捧寿纹双闷仓大四件柜成对
L58cm.?W63.5cm.?H.5cm.
RMB:2,,-22,,
备注:
.原为德国贵族城堡成对旧藏;约年,经城堡现场拍卖分为两件释出。
2.一件为英国伦敦古董商NashAntiques收藏,另一件为英国伦敦私人收藏。
3.年,现藏家直接购自NashAntiques一件,珍藏至今,另一件上拍于伦敦苏富比,年5月2日,Lot(封面),为现藏家购得,成对珍藏至今。
4.北美重要藏家珍藏。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顶箱柜成对,意即“大四件柜”,黄花梨制,其中部分外框架为复杂的包镶做法。
一般所见,顶箱柜的闷仓只设在下方底柜,此例特殊,顶箱下方亦设闷仓,无疑增加了顶箱柜的高度,体量感更足。
这种双闷仓做法的黄花梨顶箱柜为目前仅见,具过渡时期特征,属较早期顶箱柜。
▲摄于秋拍精品展现场柜外框平素,柜门框起双边线,内铲地浮雕螭龙纹,形态各异,沿着门框作飞腾状。
上方顶箱门心,浮雕螭龙捧寿纹,中间一个圆光,内浮雕鼎形寿字,下方笔画衍为螭龙纹,圆光上有小寿桃状钮,更增寿意。
圆光之外浮雕左右对称的数个螭龙,大小、简略不一,或团身,或飞奔,或降,或升,或回首,或扬尾,姿态各异,巧妙地布满空间,繁而不乱,其中正上方为一甚简略的倒垂蝠纹,寓意吉祥。
▲顶柜门心纹饰
底柜门心亦浮雕螭龙纹,螭龙之间勾连向背,神态刻画生动,眉目传神,若无数瑞兽翻腾变化,与清早期盛行的海兽纹饰意趣相类。
其大小变化,又暗含多子多福、苍龙教子之意。
▲底柜门心纹饰▲摄于秋拍精品展现场
上下两个闷仓图案相类,中间圆光寿字,两侧为螭凤纹,鸟喙微张,头上有冠,后有发,仪态端庄,身躯衍化为勾云纹,华丽浪漫。
▲上下闷仓雕双螭凤捧寿纹▲摄于秋拍精品展现场此柜所用螭纹纷繁复杂,仅是刻画明确的螭纹,两柜就合计达多个,组成群螭献寿图案。
且装饰手法均为铲地浮雕,其阳纹高度恰与柜体外表高度相同,所以即使雕饰如此纷繁复杂,也不影响整体笔挺整洁的效果,主体与局部关系处理分明。
▲底柜门心局部此柜尺寸硕大,正面满饰螭龙纹,这种繁华的装饰手法在黄花梨顶箱柜中为目前所仅见,富丽堂皇,定出自贵胄之家,从螭龙纹样式及铜饰件四爪龙纹判断,应是出自王府之物。
其明风未脱,螭龙螭凤纹与清代乾隆时期堆砌感较强的特征迥异,大气磅礴,应是康熙时期之物。
▲合页与面叶錾刻四爪龙纹
另,柜子框架部分则采用了清代宫廷家具中常用的精工“包镶”手法,但并非全包镶,凡安装合页、面叶需承担柜门开合受力的柜框和门框采用全实木,以求稳固,其他处框架采用包镶做法,科学合理。
▲顶箱柜包镶部位(颜色深处)示意图Lot
清康熙黄花梨刻朱彝尊杂咏诗小书案
L:24.7cmW:46.9cmH:77cm
RMB:5,,-0,,
小书案,原干皮壳,色赭而微泛红,周身皆用黄花梨顺纹细料。
夹头榫案式结构,造型简练至极,无一处累赘,为典型明末清初样式。
案面攒框镶独板面心,如一幅展开的长卷,所见木纹若江山平远,并有山峰隐约、风过长空之境。
面上刻朱彝尊作并书《西湖南山杂咏诗》六首,刻者谙熟书法,刻画入微,极力体现书法的提按使转、引带勾连。
▲案面攒框镶黄花梨独板面心此诗文作于康熙四十年(70年),载于《曝书亭集》,而《曝书亭集》由朱彝尊勘定于康熙四十八年(年),可知此书案的铭刻时间,当在这几年间,甚至更近康熙四十年。
案面心所刻诗文及题跋,凡字三句一首,先刻诗文每首后双行小字标识诗名从右至左依次为:
▼
《水乐洞》
苍山入夏寒,一泉自温谷。
其流绕兰蕙,其音喻琴筑。
砉然石扇开,飞出白蝙蝠。
《虎跑泉》
山泉可用汲,酌以长颈匏。
虎迹久已湮,深穴犹窙窌。
松阴转三面,未肯回秋鞘。
《烟霞寺》
涩磴上招提,不知几十级。
入厨笕泉枯,过雨佛身湿。
石乳滴空嵌,仿佛龙象泣。
《风篁岭》
断崖横一岭,穉竹何娟娟。
时有山禽拂,新粉堕我前。
欲寻岩上寺,挥我风中弦。
《过溪亭》
一亭四无邻,栋坏柱已折。
山僧惯迎宾,不忍过溪别。
偶语莎草间,夕曛信明灭。
《杨梅坞》
我行杨梅坞,惜是孟夏初。
是时果未熟,但见柯叶舒。
思包绿荷饭,五月来精庐。
案圆腿足,四腿挓度较一般所见夹头榫案小些,兼以书案的高度较矮,整体以端庄面目示人。腿端设铜足套。
腿间夹头榫装刀牙板,较厚拙,与整体呼应。牙条与牙头为平接式,平接的做法多出现在早期家具上,可作为断代的参考因素之一。
一般所见,夹头榫刀牙板平头案的腿足间,以装两根侧枨即所谓梯子枨的做法最为普遍,此书案别发机杼,以一根单罗锅枨连接。
罗锅枨粗细得当,安装位置合宜,罗锅起伏保持拙朴面貌,只增空灵,不显孱弱。
这种侧面连以单罗锅枨的黄花梨平头案百不一见,经典的他例有留余斋藏黄花梨小画案(黄定中《留余斋藏明清家具》件45,第94~97页,9年)。
▲留余斋藏黄花梨小画案,腿足间单根罗锅枨与本例相近
案面下为原装杉木穿带,转角倒棱。案底为黑漆里,披布、披灰、髹黑漆,典型江南地区家具做法,既可起加固各构件连接之用,又可防止地面潮气侵入榫卯或构件,免于抽涨。
黑漆甚佳,虽有残损,不减风采,堪称明式黄花梨家具漆里之标准器。
▲案底披布、披灰、髹黑漆牙板底部以铁钉贯入,布局规律明显,施于横牙板中部或牙板与堵头牙板的相接处,均是容易变形、离散的部位,作辅助加固之用,铁钉已锈涨,显为原装。
黄花梨家具上施铁钉做法,并非偶然,尤其在早期黄花梨家具上时有所见。
▲案大边底部的锈涨铁钉腿间罗锅枨内侧,则均以圆木销钉加固,皮壳与腿足浑然一体,显为原装“关门钉”。杉木穿带与边框相交处亦有原装销钉。
案面大边两头透榫处,皆加侧楔与破头楔加固,工手规矩利落,亦为原装。
▲罗锅枨内侧以圆木销钉加固因家具为日用器具,故历来铭刻、题写文字者绝少,黄花梨家具有款识者更是寥寥可数,知名者有南京博物院所藏明万历充痷款黄花梨镶铁梨木画案、翦淞阁藏明万历月波主人宽黄花梨天然几面、无锡秦家藏项元汴款黄花梨十字枨小画桌及见于年中贸拍卖秋拍的孙克弘诸人款黄花梨四柱架子床等。
桌案类家具的铭刻位置,多在腿足、牙板或边框侧面,如此例刻在面心者甚为少见,但合理的布局和底面原装漆里显示其可靠性。
▲项元汴款黄花梨十字枨小画桌,腿足上刻有铭文此书案二十多年前出自浙江嘉兴斜桥镇,其制于嘉兴,近三百年后又现于嘉兴,流传有序,属于极为罕见的文人铭刻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的重要实例。
拓展阅读--嘉德秋拍
古典家具:五大专场齐亮相
热门文章
为什么一个家不能没有「玄关」?中式玄关的N+种可能性
明式椅类家具的“人体工程学”研究!(干货)
美不美,看“大腿”,红木家具的“美腿诱惑”!
买了红木家具,地毯这么配才会美美哒!
*文章来源北京保利拍卖,侵权请告知!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们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
全国红木从业者
红木爱好者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