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木已久的中国人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5分钟—中国人对「木」的情怀,说不完也道不尽。因为从古至今,我们就从未离开过「木」。远古时的人用木材生火,才得以在寒冷的冬天生存下来,繁衍生息。等到创造了文字,逐渐形成了文化,人们就将文字写在竹简上,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木」作为传播思想的载体。后来人们又将木头捣碎,浸上水,造出了四大发明之一的「纸」。为了能让文化更方便地传播,还把木头切块刻上字,发明了印刷术,免去了以往书简的繁重,让千年的文化更加便捷地流传了下来。我们的历史里,每一段都带着「木」的味道。—中国人的生活也无时无刻不在与「木」打交道。我们住的地方就离不开「木」,中国古建筑的用材基本都是木头。看似脆弱的木头,在中国人的智慧之下,变成了巧妙又牢固的「榫卯」。用榫卯建造而成的房子,历经风霜,几百年后依旧矗立不到,还能在现代的钢铁丛林里,与其他新式建筑争夺风采,独显古韵。「榫卯」(sǔn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物上的主要结构方式,它通过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形式来连接两部分构件。其中凸出部分就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中国木建筑的结构一般包括柱、梁、枋、斗拱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而榫卯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构。上下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oyangshengwu.com/hlmyy/122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