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收藏从国外开始

白癜风用什么治 http://www.zgbdf.net/m/

中国古典家具从明代到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明中叶,以黄花木制造的家具,天然纹理,尤为华美。皇室的尊崇为黄花梨带来了灿烂的文化和艺术生命,当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中国家具的艺术,至此之后中国传统家具在世界上出名,形成了明式家具,更是由此掀起了中国黄花梨家具收藏的浪潮。

西方兴盛,国内低迷

明末清初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发现了中国的传统家具。当时西方本地家具已经过时,胡德生老师说:“当时,西方传教士看到中国的明式家具时,都看傻了”。

中国明式家具的造型、结构、风格特点正是西方梦寐以求寻求的风格,是一种动静结合的感觉,中国的明式家具恰恰全都具备,因此中国的明式家具首次在欧美国家盛行,形成了第一次收藏高潮,欧美国家的人争相到中国来买,而这个时候正处在明朝刚刚灭亡,清代刚刚开始,明代皇家的家具,亡国之君的东西,普遍被扫地出门。

正是这些被中国人扫地出门的“垃圾”却被西方人当做是宝贝。自此之后,中国的明式家具直到今天一直没有降低过艺术品位,始终是欧美国家人收藏的重点。

八国联军哄抢,传统文化流失

年,八国联军侵华占领了清宫廷,皇室的各种艺术品遭到哄抢,不能带走的就毁掉,挑选珍贵的艺术品带回去收藏,此时,中国的黄花梨家具在西方已经成为了上流社会的高端物件,士兵们就哄抢中国的家具,争相的往自己的国家运。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收藏不是主动性,而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这一时期,上好的黄花梨家具被外国人抢走,还是造成了中国黄花梨家具的收藏高峰。

文革抄没创外汇,外国人笑歪了嘴

“文革”时期,我们自己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破四旧”、“立四新,老东西、旧东西一律视为封资修,被扫地出门。北京市当时遭到抄家的黄花梨家具都集中在北京市文物局的国子监,屋里放不下了,就放在放院里。这一时期,好多遗留在国内的黄花梨家具都被没收,而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风吹雨淋,一年、两年都散架了,散架之后也褪了色了,有松了散了,国人就不再当宝贝似的,于是这个时候外国人又瞄准了这个机会,通过正当外贸途径向中国外贸机构订货,当时外国人是有多少黄花梨家具就收多少,于是中国的外贸机构到处把北京市文物局的那些破烂全敛走了,全卖钱了,创外汇了,这一时期外流到海外的黄花梨家具是最大的一次。

疯狂的“外汇”,疯狂的黄花梨

“文革”结束之后,政府落实政策要发还抄家物资,随着一批批的东西回到了主人手中,也有好多人都不在要这些东西,或者是找不到主人的,这个时候外国人又瞄准了机会,当时,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做中介的人士,俗称二道贩子、走私贩子,走私,或者是外国人收买中介人士,让这些中介人士在国内收购这些黄花梨家具,并付给他们外汇。造成这种现象当时中国的收藏家们还没兴起,想收藏的但是经济财力不够,即便当时有资金也禁不住外汇诱惑,当时,人人都争相要外汇,所以人们宁愿便宜出售给外国人也不想卖给中国人。因此中国的收藏家干看着着急,可望而不可及。

国内外对于中国明式家具的推崇

九十年代之后,中国的收藏家们才有了相对宽松的资金和政策去收藏,但是这已经晚了,因为经历前四次的收藏高峰,中国珍贵的黄花梨家具已经被外国人抢先收藏了。早在年,安思远就出版了专著《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比著名藏家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早了14年。这一专著大大推动了西方人对于中国古代家具的认知,甚至引发了西方明清家具的收藏热潮。安思远因而也被业界称为“明朝之王”。安思远——一个不用打任何标签的收藏家,乘着这股中国家具热潮,他把握机会整合新知,糅合其研究与见识于年出版的中国家具权威著作。书中实例均来自个人收藏,亦涵盖其时博物馆及私人藏家名品。

安思远

安思远热衷于考证中国家具年代,其早年研究经常涉及有关题材。年,在上海附近发现的明代墓穴有两组微型木制家具出土,为考据当时家具造型提供重要线索。他率先于西方发表文章阐述,更指出其中一张木椅与一组刻有明代学者书法、后来被一重要机构收购的四件紫檀椅之间的关联,但其立论后来遭王世襄等人的详尽考证拆解。时至今日,该组木椅已广被确定为清代制品,其铭款则大有可能为十九世纪所刻。安思远在撰于年的《洪氏所藏木器百图》中承认:“草率的结论或许在短期内尚能站稳阵脚,但时间与常识终将厘清所有谬误。”并指出:“在研究初期我已得出一重要结论:大部分他(与他人)确认为明代家具并出售的制品,实际年分应为五十至一百年之后。”近二十多年间出现大量可考之例,证明中国家具不可单凭风格判断年代。

安思远

在年代末至年代初,大量中国物品与信息于西方涌现,安思远发现不少西方黄花梨家具收藏其实来自北京,且按照当时的西方品味制造。虽然安思远未及遍游中国,但他在年成立旨在修复安徽徽州古建筑的中国文物艺术修复基金会后,得以仔细观察与古代家具设计相仿的建筑细节,而当时亦有人开始在福建、山西省等地进行类似的研究。安思远深明鉴别中国家具来源之道,在于当地见识与行业情报,一如欧美家具。今日无论南北、东西的地方传统已广获肯定,不少中国藏家甚至会按照地区风格收藏家具。

安思远收藏黄花梨官帽椅一对清初十七/十八世纪

在年代中后期,藏家对地区家具的兴趣随着传统漆器、软木家具风行而愈趋浓厚,此类地域特征往往见于家具的独特纹饰、风格、选材与构造。有关实例屡见于安思远著作,他在年的《洪氏所藏木器百图》中指出:“显而易见,美感或价值并非取决于木料。有远见的藏家购买的是家具,不是木材。”当时他对洪氏所藏一张楠木罗汉床赞不绝口,并预言软木家具佳作将与硬木家具一般备受青睐。年,该罗汉床于香港苏富比以4,,港元(,美元)成交,再次证明安思远市场触觉敏锐,慧眼独具。而当安思远逝世后的年3月,有其收藏的“明17世纪黄花梨圈椅”在纽约佳士得拍出9,,美元的高价。

安思远的家中摆设

同样的在国内,掀起中国家具文化的王世襄是首屈一指的。在年前后,王世襄《明式家具》出版之后又掀起了一次收藏高潮,这次收藏高潮比每次都厉害,走私更厉害,搞中介的二道贩子买了王世襄的书,按图索骥,走私的都是精品。胡德生先生介绍说:“王世襄先生在政协会议上直流泪,哭了,我那个书没起好作用啊!给二道贩子做走私指南了”。这前后其实也是中国黄花梨家具收藏的高峰,同时也是黄花梨家具的精品走私高峰期。

王世襄

由于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两本古典家具专著的出版,一时间在中国乃至世界古典家具收藏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家具收藏界在王世襄这两本书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oyangshengwu.com/hlmyy/11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