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的指示精神,扎实推动工会改革目标落地见效。
首届“平阳工匠”选树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助推经济发展”为主题,将在全市各行各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基础建设以及传统工艺(手艺)等行业和领域选树10名“平阳工匠”。
据悉,将在活动结束后以推荐“三晋工匠”“大国工匠”、开展形式多样的“平阳工匠”宣传活动、成立“平阳工匠工作室”、开展工匠技术交流和技能培训活动等形式,推动活动成果转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平阳工匠”选树活动成为引领全市职工提升素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品牌工程。
(按姓氏笔画排序)
果业新技术研发人卫长秋
卫长秋,高级农艺师。在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幼树整形管理、纺锤型树形改造、果园起垄覆盖旱作栽培及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控五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如在纺锤型树形改造上提出来“提干要狠、落头要稳、疏扶结合、松散结果、适时间伐”20字技术要领,在幼树整形管理上总结出“地面管理、扶强中干、缓和主枝、促花早果”四方面集成技术,先后出版3篇著作、发表10余篇论文,获得了“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奖,是农业厅百企千村产业扶贫水果专家组成员。
麦烙画工艺美术大师亢秀奎
亢秀奎,潜心研究制作,勇于探索创新,打破传统麦草画和烙画的界限,创造了“麦烙画”。在常人眼里看来很笨拙的烙铁,到了他的手中,就好似常人手中的笔,一烙一起、一勾一勒,出神入化。创造性地将麦秆画和烙画层次分明地统一于一个画面,创造了“麦烙画”。这种大胆的“堆砌”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使得作品更加饱满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他的麦烙画《母亲》正在申请国家专利,丝绸烙画《双百猫图》正在申请吉尼斯纪录。
中国木雕榜眼王平
木雕人王平,雕刻和走路都靠他那双手。国家重点文物广胜寺飞虹塔上有他那双手修配的古建木雕件、中国木雕馆收藏有他雕出的木雕作品。他的作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他用双手把自己从一个门外汉雕凿成为“年度中国木雕榜眼”,多次荣获国际、国家级以及省市级展览和比赛的金、银、铜奖。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西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临汾市工艺美术大师。
山西面食文化的宣传使者王张龙
王张龙,16岁就和面团打上交道,他不拘泥于现状,善于探索和创新,创造出多种面食新花样。他拉的龙须面细如发丝、面团能吹气球、独轮车上削面,这都是他的绝活,将面食表演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仅用清水和面团就能吹出直径有1.8米的面气球,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用重2.5千克的面团拉成根龙须面,同样挑战了面食劲道的极限。他先后赴全国各地和二十多个国家宣传山西面食,塑造山西面食的国际品牌形象,被誉为山西面食文化的宣传使者。
电力技能专家卢洪宝
卢洪宝把变电站当做自己的“家”,把一台台设备看作自己的孩子。他扎根电力变电检修一线工作26年,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网公司优秀技能专家。在他的“调教”下一台台变压器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和人民输送着“电力血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依托“卢洪宝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开展了实战演练、技能竞赛、培训授课等活动。他开展自主创新、小改小革以及QC活动成果达20余项,其中8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机械设备研发大师申青林
申青林,追求质量,追求卓越。30年磨一剑,他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专注研发机械设备,获得15项国家专利。通过传统工艺与高科技完美结合,他发明的可调速鼎型石磨机,在环保食品安全方面做出了贡献;发明的三转子高效锤式破碎机在制粉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发明的制洗沙一体机简单实用,节能环保,为全国20余省的城市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烹饪大师石防震
从厨26年的石防震,凭着对厨艺的热爱和执著,本着“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理念,虚心求教,细心琢磨,掌握了各种菜系的特点和烹饪方法。他雕刻的食材,造型美观大方,色彩艳丽新颖,完全可以和玉雕、木雕等各种雕刻相媲美。其代表作“蛟龙戏凤”西瓜盅”、热菜“糯米莲子肉”松鼠鱼”鲍脯马蹄莲”分别荣获全国、省、市金奖。先后被授予“晋菜大师”中国烹饪大师”。
山沟里的俏春姑任俊风
任俊风制作的手工布艺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她将艺术品质、文化底蕴、时尚信息和古典的中国美学韵味融为一体,具有广泛的观赏性、艺术性、装饰性和收藏性,产品远销西安、北京、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及旅游景点。凭借一双巧手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实现了从普通农妇到临汾市工艺美术大师的华丽转身。
“平阳泥塑”传承人刘波
一团普通的泥疙瘩到了他的手中,就仿佛被注入了思想、注入了灵魂。他不仅擅长创作一系列夸张、朴拙、幽默的“大写意”泥塑人物。更绝的是,他不用见真人,仅靠一两张照片作参考,就可以创作出极其传神的写实人像雕塑。他被《山西工人报》等媒体誉为“神雕‘泥人刘’”。他是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临汾市工艺美术大师。他就是泥疙瘩陶艺雕塑工作室的负责人、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阳泥塑”的传承人——刘波。
带电作业工刘小元
刘小元是国网临汾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第一人,工作10年来,创下了余次带电作业“零失误”的安全生产记录,累计带电作业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万元。曾获得全国带电作业比武竞赛个人第七名、山西省电力公司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评为国家电网技术能手、山西省电力公司技能检修专家,同时兼任国网培训基地培训师。他培训的余名学员,遍布全国各地带电作业岗位。他自行研发12件实用性工器具,3件为国家专利,撰写的10余篇专业论文在国家级权威期刊上发表,并多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
“壶口苹果”的推广者朱峰
朱峰,从事果业领域工作30年来,深入田间地头,致力于果业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先后培养出8名技术站长。他提出的“壶口苹果”品牌商标被成功注册,在吉县苹果产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多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他运用新技术种植的苹果获首届中国农博会苹果类唯一金奖,其个人事迹编入《星光璀璨》一书,曾荣获临汾市五一劳动奖章。
扎根采煤一线的综采工人闫亚鹏
闫亚鹏是一名煤矿综采队工人,他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先后通过自学取得了专科、本科毕业证及在读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作为采煤工程师,他不断钻研采煤设备的研究,先后获得《一种矿用风流引射器》《一种矿用移动式淋水检测装置》《一种用于钢筋网焊接的支撑架》3项国家专利。他带领的综采一班,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荣获年全国煤矿优秀安全班组。
数控技能大师成晓宇
成晓宇,从事数控加工工作8年来,刻苦钻研数控技术和CAXA数控车电脑编程。在他的研究下,通过电脑编程进行加工,鑫鉅公司产品精度大大提升。在成晓宇技能大师工作室里,先后开展了数控刀具、胎具改造等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多次在各类职工技能大赛比武中荣获大奖。
木偶戏领军人物吴春安
吴春安是当代浮山木偶戏的领军人物、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亲自制作偶头,排演样板戏,开辟了木偶表演现代戏的先河。他将杖头、提线、布袋3种类型木偶结合起来,同台演出。年,香港回归之际,他应邀带团在南戴河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全国民间艺术大展演,日本、韩国、瑞典、美国、英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的友人观摩了演出。他创作的《民乐合奏》《喜庆平阳换新貌》《浮山明天更美好》等节目,形象逼真动人,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传统木偶艺术,也让人们感到了木偶艺术的新特色,荣获“第六届全国民间艺术节”金奖。
纳滤膜技术脱盐软化的设计者李楠
复员军人李楠,热爱本职工作,潜心学习业务,先后取得给排水工程专业文凭和净水工种国家一级职业资格(高级技师)。他深入研究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工作,参与编著国内首套《净水工》技师教材。他参与“临汾市自来水公司深度水处理”重点工程建设时,提出纳滤膜法水处理工艺方案,使自来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累计节电余万元。他设计引进国家成果纤维束彗星滤料滤池,使临汾市自来水公司成为全国首家采用该项新技术并成功投入运行的供水企业,受到国内专家和同行业的高度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费用北京哪里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