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肇庆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气息浓郁,乃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之地。
肇庆至今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迹颇多,最为人所知的便是我们的宋城墙,见证肇庆历史的文物也有好多,石狮就是其中一种。最近,有学者穿行在肇庆古城端州的大街小巷,寻觅古石狮的芳踪。
肇庆市文物管理部门曾介绍说,中国古代有钱人家和官府将石狮视作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强调它的装饰性——权力和富贵的象征;其次想借“百兽之王”来辟杀、镇压侵宅妖邪。故而,中国的石雕狮艺与外国不同,不是对真狮的直接摹写,而是注重装饰性,强调形体、神态的和谐统一。古人对石狮的形态和安放位置有些讲究,即大门两侧石狮昂头前视,其它门的则是回首相望。另外,古狮口角的飘带表示被驯服之意。
肇庆至今保存着一批完好的古石狮,它们从唐至清,年代不同,神态各异,多则上千年,少的也有百余年历史。它们当中,有十对在当地最有历史价值和代表性。
崧台博物馆现令的崧台博物馆在阅江楼旁
年代最久远的石狮,当属今古崧台博物馆内存放的一对唐狮。它们高约60厘米,是年市区文物大普查时所获,具体雕刻年代和出土地址不详。这对石狮用砂岩雕成,土黄色,纹饰简单粗犷,神情威猛。最大的特点是耳、眼、鼻生于头顶,造型呈较明显的方形,胸前均戴有一铃球,而雄狮口张雌狮嘴闭,风格同广州出土的小唐狮相同。
馆前放置的狮子石雕
在修葺后的古崧台牌坊门前,盘坐状如豹又似狗的石狮引人注目。说其似豹,是因其风化程度严重,外形模糊不清。此狮为墓葬品,为年市区文物普查时所获,具体雕刻年代和出处已无人知晓。这是十大古狮子中唯一卧姿的,虽曲踞地上,却仍能让人感受到其当年的雄风。从其依稀的矫健身形中,人们确认其为明初石雕。
图为馆外放置的石狮,高同样约为60厘米,但已经被腐蚀得看不清外貌
阅江楼在阅江楼(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前石阶下两侧,可见一对白色石狮,它就是原万寿宫前的石雕对狮。
阅江楼前的白色石雕对狮(左)。
据史书记载,清兵入关后,长江以南曾相继出现明朝4个在南方的政权,史称南明政权。其中年在肇庆称帝的桂王朱由榔,是称帝最晚也坚持最久的皇帝。万寿宫是朱由榔在肇庆所建的“行宫”(现已毁),石狮制作年代在他称帝(年)前后。
阅江楼前的白色石雕对狮(右)。
对狮呈东西两座,坐北面南,由整块汉白玉雕成。两狮东雄西雌,身直首回,笑口微张,口内各含石珠一枚,转动自如但不能取出。雄狮前肢左足直立,右足曲肘踏一绣球;雌狮背上有一小狮在玩耍。这对石狮毛发纹理清晰、体态丰满、神态高贵,透着一股“王者风范”为肇庆市现存石狮之珍品之一。
阅江楼内另存的一对石狮。
七星岩水月宫历史上,肇庆曾5次成为岭南或大西南各地军事指挥中心,其中年(明)至年(清)两广总督府设在这里,长达年。今七星岩湖水月宫门前有4只古石狮,当中两只大的就是明代两广总督府门前的石狮。
七星岩水月宫前的一对红砂岩狮子。
这对石狮一雄一雌,傲视前方,身长体阔,连底座高厘米、长厘米,用整块红砂岩石料雕成。远看它全身呈铜绿色,似青蛙,近看则威严高大,是肇庆最大的石雕双狮。有人称赞这对红砂岩石雕双狮是全称职的哨岗——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是猎枪!足可看出当时石雕制作的艺术考究!
据说,如此高大和历史悠久的红砂岩狮子在广东乃至全国已极为罕见。这对石狮雕刻于明朝嘉靖四十三年(公元年),至今已经历了多年风雨的洗刷。可惜双狮嘴部和前脚下开始风化剥蚀,呈粉红色砂质流印。石狮原安放在两广总督府(今城中路肇庆市府)门口,年移至七星岩水月宫大门前供人参观,并加设铁护栏,防止游人攀爬。
红砂岩石雕双狮搬至水月宫后,水月宫名气更盛,七星岩十景中曾有一景为水月慈航,双狮便与水月宫相铺相成,和谐地融成一景为后人所称赞。
这对红砂岩石雕双狮,为什么哪里不放,就放在水月宫前面呢?这得从明代的两广总督熊文灿说起。熊文灿前期官运亨通,便是从打击海盗开始,当时便招抚了海上名将郑芝龙!郑芝龙受命讨伐曾在观音面前立下生死之交的海上战将刘香,班师回肇庆后向熊文灿报功,说得摩利支天(梵语:即观音菩萨)帮助才能不战而胜。于是熊文灿便花十万重修水月宫,规模宏大,占地平方公尺。而水月宫曾在特殊时期作为肇庆政府办事地点,所以当年把红砂岩石雕双狮搬至水月宫,也不无道理。
水月宫大门前石阶两侧另有一对小石狮,它刻于明崇祯九年(年)。石雕为灰砂岩,左右两座,遥相对称,侧首相向,张口,前肢直立,后肢微踞。狮头高88厘米、身长84厘米。它嘴阔、鼻大、眼突,胸前佩一铃铛,煞是威猛。经长年风蚀作用,石质已显蜂窝状粗糙凹痕。游客至此,总爱驻足观看、抚摸或拍照留影。
水月宫大门前石阶左侧的小石狮。
披云楼在今披云楼西边宋城墙上有一对废弃的深褐色砂岩明代石狮,但小编暂未找到。
丽谯楼据说这是“丽谯楼”(今城中路“红楼”)后当年肇庆府衙门前的一对石狮。由于过去世事变幻战火纷飞,这对石狮不知去向。
儿童公园曾有一位专家贸然称,肇庆的石狮大多为北方石狮的风格。当看过现存于天宁北路儿童公园门口的4只对狮后,他后悔地惊呼:“肇庆的狮艺太妙了!”因为,这是肇庆石雕古狮中最有特色的两对。
这两对石狮同为明代作品,均用汉白玉雕成,是原宝月台观音庙的遗物。此两对狮最大特点是极似高浮雕,然而又是全立雕。
狮子神情幽默顽皮,线条流畅亲切可爱,活泼伶俐的小狮子踩着锵锵锣鼓声,做着欢喜的动作,很有民间喜庆舞狮韵味和地方特色。
肇庆市第五中学在今肇庆市第五中学门口,有一对土黄色石狮,它们连底座用整块花岗岩石料雕成。石狮刻于年,原置于城西白沙龙母庙大门前,不知何时移至五中门口,成了校园的“把门将军”。
宋城内端州区内存放的石狮还有不少,像宋城内某酒店前有一对威严的石狮,相对较为传统。
波海楼而在波海楼前也有一对一定历史的小石狮,风格与以上介绍的相同,均具有肇庆的特色。
仙掌岩最后介绍一下仙掌岩前的一对奇异的石狮了。与一开始介绍的一对唐狮一样,眼睛耳朵鼻子都在头上,姿态也非常特别,抱着一个类似绣球的球体。但保存得较为完好。
仙掌岩前石狮特写
能保存至今的石狮,每一对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对都见证着肇庆的历史,如果它们能说话,或者可以解开好些肇庆历史的谜底。
本文文字资料来源于:传道授业师者也。星湖美美修改,并作后期整理并拍摄照片。
编辑:星湖美美
为肇庆现存的石狮赞一个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