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忻州古城关帝庙北巷文创街十字路口,坐西向东一间小店,门楣匾额古色古香,上书两个仿魏碑大字——“核趣”。
人未进店,就听得从店内传出“咕噜咕噜”的鸟叫声。进得店来,只见一只羽毛碧绿、冠羽金黄的大鹦鹉在斗室内“扑啦啦”飞来飞去。时而落在柜顶,时而落在主人肩膀、头上,剥啄主人蓬乱的头发。
店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不修边幅,胡子拉茬。交流的话题从这只大鹦鹉开始。后生说,这只鹦鹉是他两个多月前亲自孵出来的,鹦鹉有个特性,孵化后第一眼看到谁就会认谁为“妈妈”——此说存疑——不过,从鹦鹉与店主亲昵的程度看,这个说法也挺靠谱。
店主姓朱,单名一个锡字,祖籍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一个偶然的机缘,朱锡邂逅核雕并为之着迷。两年前,在古城开了这间小店,专门从事手工核雕工艺品制作。像他这样的核雕手艺人,在忻州乃至山西也屈指可数。
此“核”非彼“核”
人们经常说雕塑雕塑,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雕塑——雕刻与塑造其实是一对“反义词”。马未都先生说,雕是做减法,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塑是做加法,一层层堆积。不管“雕”还是“塑”、“加”还是“减”,最终殊途同归,都是要创造某种艺术形象。无数民间手艺人,就在这看似简单的一“加”一“减”中,兀兀穷年,青丝白发……
核雕属于微雕的范畴。微雕——微型雕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雕刻技法的一个分支。这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其实又分两种,一种就是本文所说的核雕。另一种人们很少能见到,即使见到了,如果不借助放大镜、显微镜,也根本看不到雕刻的内容——在米粒大小的象牙上雕刻了一首七言律诗,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字,刻在大豆大小的田黄石的一个平面上……
核(hé),植物果实中坚硬并包含果仁的部分;核(hú),口语,如“梨核”“煤核”。核雕,就是在果核上雕刻。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年,核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说核雕,人们马上会想起初中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在一枚不到一寸长的核桃上,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精准地还原了东坡夜游赤壁的情景。这段中国古代文人交往的千古佳话,居然在方寸之间得以完美呈现: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黄庭坚的背上。黄庭坚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黄庭坚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袒着胸脯、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通过《核舟记》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古人的神乎其技。近年来,因为文玩手串的风行,核雕走进了百姓生活,核雕工艺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
舟山核雕
因为《核舟记》的影响,人们都以为核雕就是雕在核桃上的。其实,只要是植物果实坚硬的核,都可用于核雕。不过,最适宜用于核雕的原料,首推橄榄核。
早些年,有些有钱人“大金链子小金表”,双手恨不能戴11个金戒指。后来社会上又时兴带“手串儿”——你要不戴个“串儿”,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开始“串儿”是“素”的——串珠上没有图案。你是紫檀的,我就来个红花梨;你戴个玛瑙的,我怎么也得戴个蜜蜡的。再后来,串珠讲究雕刻了,或雕弥勒、或雕财神,寓意笑口常开、招财纳福。因为其形状特别适宜雕刻弥勒、财神,橄榄核雕近年来便大行其道。橄榄核雕除用作挂件、摆件外,大部分被用来制作“手串”文玩。
橄榄核即乌橄榄的果核,呈梭形,两头钝尖,色呈红棕,表面有6条棱线。剖开橄榄核,内有3室,其中各有种子一粒。这种橄榄核质地坚硬、壁厚,表皮圆滑、结构细密、色泽古朴、适宜雕刻。乌橄榄主要产于广东、福建、广西,其用途本来是榨油。近年来随着核雕手串的兴起,广东一带的橄榄种植只为核雕生产原料,其价格也一路走高。现在,这种直径2厘米的橄榄核,克售价上千元,远远高于榨油的收益。
晚清至民国,以乌橄榄核为雕刻原材料的核雕产业在苏州兴起,其中又以苏州太湖边上舟山村的核雕最负盛名。一代高手殷根福(-)本来从事竹雕、牙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广东船工处获得橄榄核。此橄榄核为产自广东一带的“乌杭”品种,颗粒大、质地硬而细腻,便于执刀雕凿。随形设计雕成罗汉头像后,稍经抚摸便滋润光滑,此后他便专注于核雕。殷氏传世作品“罗汉头佛珠”包括十八罗汉头、顶珠与底珠,佛珠手串共由20枚雕刻件组成。殷氏核雕刀工细腻、造型精巧,罗汉头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一时行销海内外。殷根福培养其子女、徒弟传承技艺,核雕手艺代代相传。如今的舟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制作核雕。当地村民足不出户,客户、订单也纷至沓来。
舟山核雕博采石雕、玉雕、木雕、竹刻之精华,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无论浮雕、圆雕、透雕,均以“精、细、奇、巧”取胜。其工艺细微,点睛之处细如针尖。刻划的罗汉等形象刀法简洁、形神兼备。即使将其放大数十倍,仍活灵活现、气韵生动。
拜师学艺
朱锡这个很有“民国范儿”的名字,令人过耳不忘。
生于年的朱锡,父母是忻州某国有企业的职工,父亲曾担任厂里的宣传科长,比较擅长写写画画。朱锡从小生活在永安村,到了上学的年龄才被父母接到忻州。
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朱锡对美术感兴趣,报考院校的时候想学艺术类专业,可老朱不同意——父母亲们一般认为,除非自家孩子真的有天赋,否则报考艺术类院校就是文化课成绩不行的无奈之举。父母做主,年,朱锡报考忻州师院“3+2”计算机专业,年毕业。
师范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大学生就业招聘市场上没有什么优势。不独朱锡,他的同班同学现在从事的职业也是五花八门,跟“计算机”沾边儿的很少。毕业后,23岁的小后生背起行囊到省城闯荡,在太原一家公司从事业务管理。
在太原这家公司做了几年,期间跑遍了除大同外的所有地市。年在运城,偶然参观了一次根雕展,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雕刻类工艺品。看完展览,对根雕有种说不出的喜欢,开始在业余时间有意识地阅读有关雕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