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花梨,产自西非各国(贝宁、多哥、几内亚、比绍、冈比亚、加纳、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尼日利亚、马里等),国内也俗称非洲黄花梨,简称非黄,中文学名不是现在所谓的刺猬紫檀,拉丁名Pterocarpuserinaceus。年前后,《红木》国标中将刺猬紫檀列入红木五属八类的第33种红木。
亚花梨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是在年下半年,当时是作为一种新木种,大家都未曾见过。广东最早(估计也是全国)使用这个木头做家具的是新会的家具厂,据说是从佛山购得此木,取名叫做亚花梨。与此同时,张家港和深圳的个别木材商也试着将西非贝宁的这种木头引入中国市场,供应商自己叫做格木(Kosso),时至今日,西非当地还是叫做Kosso。年上半年,亚花梨国内供应还是寥寥无几,没有几个柜子到,新会现货价格多元/吨,最高有的卖到元。时值年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当口,当一些木材商和家具厂都对这个新生木种寄予厚望,以为可以涨到八九千元的时候,到了年八九月份,大量中国人一窝蜂似的加入经营亚花梨的行列,贝宁、多哥、几内亚的货大量到港,价格一下降到多元/吨。在这个去西非抢购货源的短短过程中,华东的木材商动作更迅速。进入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亚花梨价格一落千丈,年中最好的货最低跌到元/吨。危机过后,国家推行四万亿的经济刺激,亚花梨价格有所回升,年一直到年上半年,价格区间基本维持在—元左右/吨(精品好货另当别论了)。在这期间,西非其他各国(比绍、冈比亚、加纳、科特迪瓦、尼日利亚、马里等)的亚花梨林木资源陆续被开发出来。
年3月随着第16届《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公约)的出台和执行,红木掀起一阵涨价狂潮,从下半年至年春节前后,亚花梨从上半年的--元左右/吨一下飚到多元到多元。进入年,从3月份起时至今日,木材及家具行情清淡,各种木材价格都在往下调整,市场上存货较多,同时还有新的经营亚花梨的同行不断加入,看来亚花梨要调整和徘徊一段时间了。
亚花梨的暴涨暴跌,原因之一是货源充足,产材国多(西非各国),木种商是一种无序的状态,谁都可以去西非组织货源,谁也控制不了谁,所以容易拥堵积聚风险。原因之二是西非各国政策不稳定,时不时的无任何征兆的开关或封关,自然就牵动着木材市场的神经,加剧了价格的涨跌。另外,市场的跟风炒作也是一个因素,就像去年下半年红木市场的暴动,由木材界政策因素而发起。
亚花梨材质稳定,颜色纹理漂亮,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木头。现在国内市场上,不管是木材商还是家具厂,都喜欢把自己的产品叫做刺猬紫檀。个人愚见,亚花梨也好,刺猬紫檀也罢,说非黄亦可,其实都是产自西非的那种木头,本是一脉,产地不用而已,没有所谓标榜的那么玄乎,不必较真。只要你木头靓,或者家具工艺考究、效果好,说成什么都已不重要了。就像中非的沙比利,刚果的虽然最好,喀麦隆、加蓬、安哥拉的那也是沙比利呀,产地不同而已了。
亚花梨进入中国市场,已将近8个年头,从最初的众人不识,到现在的声名远播,在小木头(古典家具)行当里,从事亚花梨木材贸易和家具制造的,说是最多的,实不为过。它像一阵旋风,以极高的性价比为市场所接受,虽诟病不断,但都无法否定它在红木阵营里的表现。所以,年前后,《红木》国标将亚花梨正式确定为新晋红木木种,我想就是最好的说明并肯定。对于很多不熟悉不了解红木的人来说,以为红木就是高大上,其实非也。红木是一个统称,包括了33种木头,而亚花梨做成的家具,价格不高,很漂亮,根据件套大小、款式不同,从几千元到两三万不等,所以完全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是的,就是她,后起之秀:亚花梨。
(作者:徐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