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花梨的特征,我们认为,应由其生态特征和木材特征两个部分构成。就海南岛现存黄花梨树的生态特征而言,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黄花梨树为亚热带半常绿乔木,高约20米左右,最高可达30米,胸径最大者可达0.8米,树冠为伞形,分枝较低。
生长于海口公园的降香黄檀——黄花梨树
其二,黄花梨树每枝平均有小叶10片,叶形多为卵形或椭圆形。每年换叶一次,一般12月份开始落叶,翌年2至3月为无叶期,3月下旬至4月初雨季到来时,其花叶同时抽出。花期在4至6月间,花色呈黄色或乳白色。
其三,每年的10至12月果实陆续成熟,其果的外观为扁平的椭圆形,内含的种子为肾形。
黄花梨果特写
颁布于年的《国家红木标准》除了对黄花梨木的科属、产地、中文及拉丁文学名作了规定外,也对其木材构造特征作了具体的描述与界定。原文如下:“降香黄檀(DalbergiaodoriferaT.Chen)散孔材至半环孔材。生长轮颇明显。心材新切面紫红色或深红褐色,常带黑色条纹。管孔在肉眼下可见至明显,弦向直径最大μm,平均μm;数甚少至略少于2-12个/mm2,轴向薄壁组织肉眼下可见。至为傍管带状(多数宽1~数细胞)及聚翼状。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波痕可见。射线组织同形单列(甚少)及多列(2-3列,4列偶见)。新切面辛辣气味浓郁,久则微香;结构细;纹理斜或交错;气干密度0.82-0.94g/m3。”
遗憾的是,这一切都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是为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那么,收藏家及木材商人又是如何辨识黄花梨木的呢?经验告诉我们,他们辨识黄花梨木的路数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纹理与颜色:用行话讲,黄花梨是“红木(即酸枝木)的纹理,花梨木的底色”。其中,酸枝木(主要指黑红酸枝木)的条纹一般较深且宽窄不一;花梨木的底色为黄、红褐色,但没有特别明显的条纹。二者兼得,基本上可以断定是黄花梨木。如果看不清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清水泼在家具或材料上。若是黄花梨,其纹理、颜色就会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比重及手感:真正的黄花梨用手掂量时,应比较有份量而不至于发飘,手感温润如玉;其成品不会有戗茬或阻手的感觉。作为海南岛东部的黄花梨除了颜色浅外,油性也稍差;而西部的黄花梨则油性很足,其油质感即使过了几百年也是不会减弱的。
气味:新锯开的黄花梨木材富含一股浓烈的辛香味。时间久了,特别是成了老家具后,其气味则转为微香,一般是闻不出来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在不起眼的地方将其刮下一小片,若能闻出香味的,一般都是黄花梨(当然还有其他条件)。
烟色及灰烬的颜色:当用明火点燃黄花梨木屑时,其烟的颜色会发黑且向上直行,其灰烬则多为白色,燃烧时散发出的香味也较浓。
基于以上分析,有人提出了“黄花梨木辨识十法”。现转录于此,以飧读者。
一要“闻”:如果是黄花梨木,当香味淳厚,且其香多属于辛辣香,鼻子好的还多少能闻出一丝酸味。
二要“尝”:如果是黄花梨木,用舌头品尝时,其味道当微苦。
三要“望”:如果是黄花梨木,其纹路当自然流畅,有的如麦穗纹、蟹爪纹等,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即使是新料,打磨后其纹理也清晰美观,视觉效果极好。
四要“摸”:黄花梨木摸起来手感极好,粗而不刺,有时手上甚至还会有余香萦绕。其气干密度等于或大于0.82g/㎡,木质硬度极高。
五要“泼水”:如果是黄花梨木,当用小刀削下碎末放在杯子里,然后用滚烫的开水泼上去时,会有很浓的香味出现。
六要“观色”:黄花梨的芯材多呈红褐、深红褐或紫红褐色,深浅不匀,且常带有黑褐色条纹;其边材多呈灰黄或浅黄褐色。
七要找“鬼脸”:如果是黄花梨木,刨平后其面上一般会有“鬼脸”(“鬼脸”是其生长过程中的结疤所致,由于生长的结疤没有规则,从而呈现出美丽的“鬼脸”图案),但不是所有的黄花梨木都有“鬼脸”。
八要“问”:现如今,如果有人宣称自己拥有大量的海南黄花梨木,尤其说是新的,那你就要小心了!因为海南黄花梨树早已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不允许砍伐的!
九要“刨”:由于黄花梨木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很小的内应力,不像酸枝木那样脆,在刨刃很薄的情况下刨木材,惟有黄花梨可以出现长长的弹簧形状的刨花,而酸枝木则只有碎片般的刨屑。
十要“纯”:如果是真正的黄花梨家具,其上一般不应有铁钉出现。由于材料珍贵,上等的黄花梨家具及工艺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就如同雕琢玉器一般,要求精雕细刻。正因为此,黄花梨家具多由具备深厚制作功底的艺人来完成。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黄花梨木标本(局部)
实事求是地讲,黄花梨木质的辨识困难往往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与酸枝木不分。比如深色的黄花梨制品,如果使用的年头久远,而且保存得又不好,乍一看会与酸枝木制品非常像。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把握黄花梨从本质上来讲木性较小,故变形率也小,且体轻温和的特点。另外,由于黄花梨有很强的韧性,不像酸枝木那样脆,因此,木匠在施工过程中辨识黄花梨和酸枝木就十分容易。比如,在刨刃很薄的情况下,只有黄花梨可以出现长长的类似弹簧外形一样的刨花,而酸枝木只会出现碎如片状的刨屑。
二是与花梨不分。其实,晚清至民国时期,酸枝木、花梨大量出现于市场,主要在于紫檀及黄花梨木材的断绝。现如今收藏市场上花梨家具的踪影并不难觅,从而给人们区分二者带来一定困难。不过,由于花梨木木质相对而言较粗疏,且色呈土黄而多无光泽,所以与黄花梨的区分还是较容易的。
黄花梨作为降香黄檀的俗称,在植物学家及木材学家的著作里只有一种,本不存在所谓的分类问题。而在明清家具研究者、收藏家及木材商人眼里,黄花梨却有许多种,从而也就有了关于黄花梨分类的课题。比如著名收藏家张德祥先生就认为,黄花梨木有三种:其一,黄檀型黄花梨木。此种黄花梨色彩淡黄,质细,色线纹理不明显,多见于较早期的明式家具。其二,油香型黄花梨木。此种黄花梨含油质较多,色暗,橙色中带有黑红色,色斑纹理多呈条状,于光下有动感,呈“琥珀”及“木变石”般的透明感。这种木料木质较轻,用其生产的家具多偏晚,极易同酸枝木相混。其三,降香型黄花梨木。此种黄花梨色偏土黄,有条状木纹,细观其棕眼多呈八字形排列,似鱼肉纹;质量较重,常出现由黑色髓线组成的斑纹,聚集处多呈“鬼脸”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黄花梨中最美观最典型的一种,此种黄花梨清后期家具制作中用量最大。
而现居于我国海南岛的黎族人则将木材分为有心与无心两类,有心的叫格木,无心的叫杂木。黄花梨的芯材部分被称为“格”,边材部分则被称为“漫”。由于黄花梨属于有芯木材,因此,黎族人有将其分为两种:一种为油格黄花梨----主要指产自海南西部地区芯材颜色较深、油性比重大且强的黄花梨;另一种为糠格黄花梨----主要指产自海南东部或东北部地区芯材颜色较浅、油性稍差的黄花梨。也有人按黄花梨芯材部分的颜色来区分黄花梨。还有人干脆直接按照海南岛的行政区划,将黄花梨分为东部黄花梨和西部黄花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海南西部油性较强黄花梨的价格,已远远高于其东部油性稍差的黄花梨;而海南东部地区的黄花梨,由于经历了明清时期的过度采伐,眼下已几近绝迹。
白癫疯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