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降香黄檀
拉丁学名:DalbergiaodoriferaT.Chen
别称:降香檀、降香、花梨、花梨母、海南黄花梨
二名法:Dalbergiaodorifera
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科:蝶形花科属:黄檀属种:降香黄檀
分布区域:原产海南省白沙、东方、乐东、昌江、崖县等
极品海黄虎皮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南黄花梨已经是中国木文化一个不能抹去的符号,你知道海南黄花梨的过去和今生吗?听本文给你娓娓道来。
早在秦汉之际,中央王朝的势力还没有深入影响到海南,因此海黄的流传范围不是很广。大家对它的认识也不是很全面,导致海黄一直被冷藏了好多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细心的古人发现,海黄可以舒筋活血、降血压,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很多人还将海黄的木屑做成枕头,用来提高睡眠质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唐朝,海南和中央王朝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海黄经常作为一种贡品,进献给唐朝的皇帝,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那唐朝人得到了海黄用来干什么呢?用来当药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用来泡妞!唐朝时候人们喜欢互相赠送海黄的种子,表达爱意,就像今天送女生LV啊什么名牌的都是一样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宋代,海黄就变得更加的流行。文人士大夫渐渐的爱上了海黄独特的纹理,常常把海黄做成一些案头的小把件,用来欣赏或者互相赠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宋朝人还做起了拉皮条的生意,把海黄木运到北方的辽国,希望辽国的皇帝能够爱上海黄,没有心思处理国政,从而削弱辽国的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明朝,海黄终于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由于明代的工匠技艺水平大幅提升,制作各类海黄大件完全不在话下!而且海黄的木质稳定不易变形,绝对是打造各种优质家具的不二选择,从而成为了当时的奢侈品,价格自然不言而喻!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中期,一张海黄的床榻就值12两白银,而购买一个丫鬟才不到1两银子,可见黄花梨的珍贵。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海黄的纹路多样有趣,颜色又能够彰显皇家的气派,所以深受皇家的喜爱。明代十二监还专门设立了海黄的采购处,负责海黄的购买以及工匠的培训,用来制造各类皇家器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尤其是明朝的天启皇帝,作为一个专业的木匠,他最大爱好就是设计各类家具,然后卖掉攒私房钱。他曾经亲自给海黄家具做图纸设计,从而导致海黄的价格直线飙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海黄的一个生长时间,需要上百年才能成材,当时明朝的市场需求太大,到了明末清初,海黄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品,只能用供不应求来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物以稀为贵,清朝的土豪们依然十分迷恋海黄。尤其是江南的那些富豪大户,往往花重金购买海黄原料,聘请高级工匠打造各类家具,用来炫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代的皇室贵族虽然慢慢开始移情别恋于紫檀,但皇家的各种建筑、家具依然离不开海黄。政府经常对海黄进行征收,用来搞装修!嫁女儿的时候,如果能够陪嫁一些花梨的家具,一群人急着叫爸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烧杀抢掠,而海黄也成为了他们重要的抢夺目标之一。大量海黄的物件都被抢到了国外,现在静静地躺在国外的博物馆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由于长年的动乱和战争,很多海黄的大料和家具都散落到了民间。那时候许多百姓并不认识海黄,把它们做成了锅盖、马桶,甚至是犁地的工具。这么任性,真想去交个朋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中国成立时,许多农民和知识分子被派到海南开荒,他们根本不认识海黄,砍伐了大量的海黄用来烧火,炼钢!改革开放初期,海黄常常又被销售到国外以赚取外汇,海黄树又遭到了进一步的破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直到上个世纪末,海黄重新又回归大家的视线,受到了一定的保护。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和商家的炒作,海黄已经成为了最受宠的木材之一,价格一路飙升,大料已经涨到了上十万元一斤,未来上涨的趋势跟房价有的一拼。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南黄花梨的珍贵从明清就已经开始体现,到了现代已经一木难求,总结海南黄花梨稀少的原因有四个:成材难、取材难、料稀少、风险高。
成材难
(1)生长缓慢
海南黄花梨成材的时间过程非常长。野生的黄花梨树至少需要十五年才能出芯,百年方能成材,一点都不夸张,它的生长速度异常缓慢。如果是做家具,那么至少需要三百到五百年。这也是为什么明末清初,海南黄花梨只是昙花一现,每一次的辉煌,都是沉淀了数百年之后的爆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
(2)自然灾害
海南岛属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受东北和西南季风影响,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全年年均气温23.8℃,气温经常在30℃以上。温度高湿度高日照长台风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海南黄花梨的存活率大大降低。图中的黄花梨树为自然死亡。
(3)人为盗伐
随着原材料的稀缺,市场需求量却持续走高,供不应求,许多短视之人做起了杀鸡取卵的勾当,下面的图片为人为盗伐的现场实拍,这颗黄花梨树的树龄已经有四十多年,心材刚刚拇指大小,没能成材就被盗贼砍伐,这也是黄花梨资源减少的原因之一。
取材难
(1)上山寻料
海南黄花梨孕自雨林,成自海天。大部分树木都在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上山寻料曾经是最为盛行的采料途径,虽然能够拿到一手货源,但是往往人力投入大,耗时长,效率也低,且伴随很多的丛林风险,进山需要找有经验的熟手。
(2)下乡收料
海南岛乡村多,许多黄花梨树都是私人财产,不少农户家里都有存料,是以前老房子拆下的梁木,还有旧家具之类的。下乡收料路途遥远,为了抢占先机拿到好料,经常需要四五点钟驱车上路。这种方式收料的好处在于价格会实惠一些,缺点是木料不够集中,地方偏远,费时费力。
收到的两只手臂粗黄花梨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市场挑料
现在海南最大的黄花梨交易市场位于于海口市龙华区新港路海运路椰城花园桾楼(外滩中心斜对面),名叫鼎臻古玩城,也叫中国花梨城。优点是方便快捷,料多选择多。但是人员复杂,木料参差不齐,货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事件频发,入手风险高。
黄花梨按斤出售,有商人会在重量上动手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料稀少
(1)上山寻料难
每年都有人上山寻料,即使知道木料已经枯竭,依旧很多人想去山上碰碰运气。三年前找树料,两年前挖树根,而现在还能够找到的,都是些以前看不上眼,留在土里面的根须料,以及以前砍伐后遗弃的树枝料,通过长时间的日照水泡,这些料的表皮几乎全被腐坏掉了。
(2)下乡收料少
现在乡下的料也少,农民家屯放的木料基本已经被收完了,大多是新建房屋时不得已需要砍伐黄花梨才会出现的一些新料。大部分黄花梨树都被保护得好好的,钢筋混凝土式的护树措施,恐怕也只有海黄有这个待遇。
全中国也只有海黄有这个待遇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市场好料缺
海口中国花梨城依旧是每周日上午开市,一到这个时候,往往人头攒动,其实人流量比起早几年下降了不少,原因在于市场上难有好料,边角料、碎料遍布市场各个角落,新料成为现在花梨料的主角。
只能做挂件的小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风险高
(1)十檀九空
海南黄花梨又名降香黄檀,所谓十檀九空,海黄开料的风险非常大,市价至少多一斤的木料,最具价值的部位就是树芯,对眼手串就是树芯所制。如果空心,往往意味着这是笔赔本的买卖。
一根料收来看着不错,不想全部中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白皮居多
白皮在新料上面见的最多,经常说的赌木,通常都是赌新料,买家只能通过对木料某个截面进行观察,心材是大是小,只有切开才知道。海南黄花梨的格,其实就是白皮的一种潜化,因生长环境复杂多变,树木的心材并不规整,格里面出现白皮也是正常现象,而白皮只能作为垃圾丢弃掉,不具有任何价值。
按斤收来的,这次要亏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海南黄花梨的名贵性和经济实用价值,不仅市场需求量大,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并成为众多家居的爱宠。
然而,成材难、取材难、料稀少、风险高等因素,导致了其数量稀缺,且资源的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加上部分不法商家的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呈不平衡发展,海南黄花梨的生长越来越受限。为了让珍贵的海南黄花梨得以传承和生长,我们呼吁,木材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合理有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共生长,可持续发展!
这期百木讲坛就先给大家讲到这里。
大家有关于海南黄花梨的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
每周三汇总后,由专家团在周五进行解答
百木讲坛本期特邀专家
佘学彬先生:
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林业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会长、中国实木地板国家标准负责起草人之一、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佘建彬先生:
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顾问、《寻味顺德》美食家、中国木文化传承者与捍卫者。拥有40余年木材领域传奇经历、中国木材行业传奇人物。
王军先生: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专家委员、吉林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林业局林产品检验中心(长春)主任
罗成立先生:20年木制品生产、制造鉴定经验。
林春法先生: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中心总监,5年木材鉴定经验。
李锦先生:20年木制品制造、流通、鉴定经验。
刘超先生: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地板产品市场部总监,百木讲坛总编,10年红木鉴定经验。
下期木种:小叶紫檀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