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前身为年成立的英国广播有限公司,年获皇家特许状改组成立。年首个长波广播电台在Daventry建立,选择这里是因为它与英格兰、威尔士都接壤,直到年短波电台才开始广播,后来发展为BBC世界电台。BBC虽然在BoroughHill设有大型的研发中心,但只负责设计而不搞生产,这是它们所发展最后一代的大功率发射管,此后BBC所有设备都委外生产BBC的OB户外广播车几经更迭,从小卡车到现在的集装箱大车,设备当然也不断更新
LS3/5A音箱就是为了在小空间的OB车上使用而开发
从这次仪器测试中我们发现,虽然BBC对LS3/5A音箱给出了一个标准,包括单元、箱体结构、分音器的数值等等,但事实上不同厂家的设计仍会带来各异的声音。从频响曲线来看,各家产品类似却不一致,应该说同一个厂家同一个批次的产品,频响曲线都未必能完全符合。更何况在长达二十多年的生产过程中,变量太多了,分音器中的线圈、电阻、电容、接线等配件都不知道换了多少次,要找寻“纯正”的BBC之声恐怕是徒然之举。
年2月19日,Rogers公司宣布他们将在当年4月举办的SONEX74展览上展出新音箱同时提供了产品的照片和暂定的技术参数:承受功率25瓦,频率响应80-20kHz±3dB(60-20kHz±4dB),分频点3kHz,喇叭单元采用mm的低音(带有Plastiflex涂层的Bextrene锥盆)和一个27mm的聚脂薄膜球顶高音。但BBC很快就发现KEF公司提供的B低音并不稳定,改良后的低音迫使音箱必须重新设计,所以有了桦木板制作的CT4/11A箱体,T27SP高音则加上CelestionHF改装的保护罩,新的分频器FL6/23代替了原先的FL6/16,LS3/5的第一个改型LS3/5A问世。陆陆续续授权生产厂家提出了其他问题,80年代初发现低音单元悬边谐振点有轻微的移动,必须把分频器谐振频率调低并更换了阻尼电阻,诸如此类的改动BBC都会通知生产商,并且写入生产许可协议。高音单元使用的耦合电容数值也作了调整,因为高频响应出现了轻微的振铃,为了调整全频平衡度,对FL6/23上分组变压器的输出作了调整,耦合电容也被更换。
根据英国《Hi-FiNews》的报导,最早获得生产许可的Rogers表示,B低音单元的误差值比较大(KEF以前的标准可能是5%),所以炎热的夏季产品废品率可以高达10%-85%,这是一笔重的负担。说到这里我们要提醒,英国的夏季算是很凉爽的,6-8月盛夏大约25度左右,偶尔气温到30度以上就怕出人命。这样的温度都能让B单元开挂,如果到了中国几个火炉,你可以想想LS3/5A能原样保存多久?就在生产商为如何生产出合格,特性一致的LS3/5A而发愁,BBC也遇到了困难。年底,BBC发现音箱的特性正在逐步下降,1kHz这个人耳非常敏感的区域附近,输出能量大约多了2dB,我们知道功率增加一倍,声压级增加3dB;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减少6dB,所增加的能量让原本就有点凸起的中频开始变得不可接受。问题的关键还是“悬边谐振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频率可能相差几百Hz,加上箱体共振的影响,势必会造成一定的音染。
KEF分析后发现问题出在聚氯丁橡胶材料,年杜邦的科学家开发了这种史上最早的合成橡胶,但它的持续一致性不佳。KEF在新的B单元上改用PVC制做悬边,一致性更好,也比较不受温度影响,但顺性稍差所以要重新设计定心支片和音圈以提供相同的灵敏度,新的低音单元叫BSP。新的低音频响特性改变,又需要更平缓的分频斜率,这次的改变更大。原先的设计采用抽头自耦变压器作为高通滤波器的一部分,以1dB的级差来调整高音单元电平,现在高音单元的灵敏度越来越一致(误差小于0.5dB),可以使用更简单的固定电阻衰减器来实现+/-1dB的电平调整。采用简单分音器的好处之一,是总体阻抗从15欧姆降低到了11欧姆。KEF也发现,如果在单元和分音器元件都以计算机进行严格控制,例如分频电路的误差是+1dB,那么就选配误差为-1dB的单元,最终实现总体误差为0dB的目标。当时KEF并不生产LS3/5A音箱,但从年开始发售精密配对的套件。
Spendor过去一直是自己生产分频器,他们采用一种铁粉芯电感而不是传统的EI型硅钢片铁芯线圈,最后Spendor改向KEF购买匹配好的套件,Spendor的LS3/5A音箱声音相对稳定很多。另一方面,产量最大的Rogers多年来换用了各种各样的铁氧体和铁粉磁芯,因为这些材料更经济,和硅钢片相比具有更好的磁饱和度,制造也更简单,所以Rogers的LS3/5A音箱声音最多变。BBC并没有推出LS3/5B改良版型号,他们要考虑的商业因素太多了,而且所有改进并没有提高特性,只是方便生产时的一致性,并维持音箱的原始设计标准。理论上,年或者年代生产的LS3/5A音箱,应该与/78年左右的LS3/5A音箱相去不远。但实际上我们所听到的LS3/5A音箱,象是Harbeth、Rogers、Spendor、Goodmans、Chartwell、Audiomaster、Falcon、RAM、KEF等不同品牌,声音都有各自风格。甚至是同一个品牌不同时期、不同阻抗、不同木皮的LS3/5A音箱,也能带来可听闻的差异。
木皮外饰最后也成了生意炒作的手段,以Harbeth(雨后初睛)为例,就有胡桃木、玫瑰木、黑橡木、黑紫檀木等等型号,黑紫檀木比胡桃木贵了近一倍,据说声音也说好很多。LS3/5A停产之后,这些英国音响厂纷纷推出了新设计的替代产品,象是SpendorS3/5、RogersStudio3、HarbethP3等等,它们继续炒作神话。Spendor生产的S3/5音箱花样繁多,什么签名版、花梨木版、红木版、雀眼木版、胡桃木树根版等,其中胡桃木树根版不但华丽美观,它表现那种厚暖、浓郁、细腻的音色,据说连15欧姆版的LS3/5A音箱也大失颜色。既然正版获得授权厂家所生产的LS3/5A音箱,声音已经五花八门,现在各种复刻版的琳琅满目自然不稀奇。毕竟KEF单元早已不可得,每个设计者对声音的认知习惯有异,分音器又不受BBC强制规定,Stirling与Graham的声音表现怎么可能会一样呢?目前唯一能把它们和BBC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型号、箱体,以及单元尺寸,顶多再加个BBC认证的贴纸而已。
Chartwell的15欧姆电台版
StirlingLS3/5A金标版
11欧姆的Graham媒体版
Chartwell的45周年限量版
SpendorClassic4/5
本轮测试的多对LS3/5A,或者是类似的复刻音箱,假如以Chartwell的15欧姆电台版为参考,声音风格最接近的是Stirling,其他有些听起来已经不像LS3/5A了。新产品通常速度稍快,通透度更好,冲击力比较大,或者音场的前后层次更明确,但中频的醇厚饱满,低音的弹性松容却少了。我们不能忽略这对Chartwell版本已经历尽沧桑,声音本来就比较松柔,而新产品通常会稍显紧绷硬朗。如果不考虑像不像LS3/5A,纯以综合的音响表现出发,我认为第一名是参考用Chartwell的15欧姆电台版,也就是年纪最老的一对,平衡度最好,中低音最宽松,高音也比较甜美。第二名本来想给11欧姆的Graham媒体版,但考虑到媒体版绝无仅有,不可复制,而且9欧姆的限量版也有相当的水准和性格,因此给予了限量版(全球仅对)。它的声音略为现代,频率二端的延伸去得尽,乐器密度与重量感更好,中频没那么突出反而更有内涵。第三名是Stirling限量金标版,整体效果有监听的中性趋向,却又带着明显英国风味,重量与密度感稍次于Graham,但更开扬明朗,很容易一听就喜欢。
最便宜的乐霸JM-3/5aSEV2.5
MasterAudio美之声LS3/5A
尚处于调试阶段的新时西电LS3/5A
可无源可有源的TECSUN德生PA-80
最便宜的乐霸搭上LS3/5A顺风车,实际上并没说是复刻,而是一种精神与外观的延续而已,声音风格是乐霸自己的,我觉得也挺好,三频分布均衡,动态起伏洒脱,音色轻松不刺激,而且非常容易推动,很适合音响初哥发烧练功。不过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了当年BBC在户外转播车上为LS3/5A音箱标配的SoundSalesBBCAM8/4功放。由于BBC在广播室或录音棚使用的是LSM/10单声道功放,AM8/4传世的不多,状况良好的更是珍贵。而这对Chartwell的15欧姆版本又是BBC测试用品,用这套单声道胆机推动,应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都说LS3/5A音箱“无胆不欢”,一方面高阻抗低灵敏度设计对很多现代晶体管机不够友好,驱动力不足的功放在小小的LS3/5A面前都露出了马脚。另一方面,LS3/5A是由电压而非电流所驱动,因此功放要有足够的电压摆幅与适当的输出功率,低输出阻抗的晶体功放未必合适。硬是拿大功率、大电流晶体机来推动LS3/5A也无不可,建议选择Naim、Sugden等比较英国风的产品,或者音质更温暖醇厚的纯甲类功放。
BBC在户外转播车上为LS3/5A音箱标配的SoundSalesBBCAM8/4功放
用胆机推动LS3/5A音箱的确更具亲和力,而且往往能搭配出最好声音的器材,都不是那些天价、珍贵的器材,只须选配输出功率在20-30瓦的胆机就可以了。大功率三极管、等对LS3/5A来说有杀鸡用牛刀的威胁,未必适合;KT88与等推挽又嫌浊气与蛮力,LS3/5A就是只小音箱,别指望大功率就能让它变成巨无霸。我家里用B来推LS3/5A,音质美则美矣,尤其人声的圆润气质简直难以抵挡,但功率始终有局限,播不了大动态的音乐,音场也不太能推得开。而其实BBC早已经指出一条明路,我们还瞎折腾什么?
BBC用来推动LS3/5A的AM8/4单声道功放,每边二只EL34推挽放大,输出功率恰好落在LS3/5A的最佳工作区域。制作这部功放的SoundSales公司,连我都是第一次接触,由RNWellington在年于伦敦创立,放大器、变压器、扼流圈、滤波器、收音机、RadioConsole、无线电馈线单元……等都做,年他们甚至制造了台式电视机。年Wellington又成立了WellingtonAcousticLaboratories(惠灵顿声学实验室),由他的妻子D.E.Wellington担任董事总经理。在英国一本《Audio!Audio!》的书上,直到年都还能看到SoundSales公司产品。也就是说,LS3/5A问世之时,SoundSales这家公司可能早就停产了,AM8/4功放要嘛是BBC特别订制的,要嘛是BBC从仓库找机器来搭配,发现声音非常好就这么使用了。
仔细想想,这家SoundSales公司真是全能啊,早于年它们已经开始生产扬声器系统,当时单元由Magnavox提供,到年SoundSales才推出第一代自家生产的喇叭单元SuperAuditorium,电木做双重悬架设计(老发烧友称为“钢骨伞”),这也成为日后SoundSalesAuditorium系列单元的最大特色!二次大战后,SoundSales于年推出的PhaseInverter音箱,就用了Auditorium单元。50年代SoundSales推出史无前例的Tri-Channel系列,低音用KT61管(相当于MullardEL33或Mazda6P25)推挽输出22瓦,中音也用KT61输出10瓦,高音用ECL80输出1.5瓦,在Mono单声道时代,一口气用了三部功放,这应该是音响史上最早的三路电子分音设计了。
BBC向英国SoundSales订制的AM8/4单声道后级,放在广播车上推LS3/5A音箱
SoundSalesBBCAM8/4每声道使用1只大盾铁座GZ34作胆整流、1只EF86和1只12AT7作输入放大、2只大盾棕座EL34管推挽输出,4-15欧通用阻抗输出。它的声音宽松自然,高贵细致,英国典雅音色,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成色好的二手品了年起BBC开始用LSM/10单声道后级作为电台内的监听功放,CV管推挽输出12瓦,由SoundSales负责代工生产比AM8/4低一个级别的SoundSalesAM8/1,少了点专业气息,现在也是一机难求
功放部分SoundSales早于年已经开始生产放大器,但步入Hi-Fi年代产品应是年推出的A-Z后级和ToneColour前级,当然都是Mono产品。50年代中BBC使用的监听后级功放LSM/10,可以看成是A-ZSenior的专业版本,后来SoundSales为BBC量身打造的AM8/1和AM8/4后级,更证明了其质量受到出名挑剔的BBC所肯定。SoundSales6-WattStandardAmplifier是它们在二次大战后推出的第一代功放,以PX4输出管放大。另一部旗舰Model12/14在年推出,以PX4单端并联输出10瓦,是当年著名的SoundSalesPolyphonicRadiogram上所使用的功放,配合TypeT.C.或TypeTC/1前级一起使用。Radiogram是英国对柜式音响的特别称呼(美国称为Console),里面通常包含收音机、黑胶唱盘、功放、扬声器等,精致的木工非常华丽漂亮。最初Radiogram与年代的家具融合在一起,其中许多都是家具大师的设计,由于安装了比家用收音机更大的扬声器,声音效果自然更好,也很快发展出可以接受6-7张唱片的自动播放设备。二次大战后,FM调频广播兴起,加上45转与LP密纹唱片的问世,许多厂商认为Radiogram比刚起步的电视机有更大市场,所以不惜成本用钢琴烤漆、镀金装饰等让Radiogram更显贵气,连英国女王都非常喜爱。
英国人曾经票选十大音响名机,排名第一的就是SoundSales使用罕见Mullard大盾PX4直热三极管的Model12/14胆机。第二名是英国皇室钦点御用的RGDRadiogram,里面同样是一部以PX4放大8瓦输出的胆机。第三名同样是被皇室使用的DeccaBeauRadiogram,内置一部PA/VI合并功放,这是Decca史上最后一部用PX4作为输出管的合并功放。第四名DynatronLF59使用推挽的PP3/电子管,巧的是PP3/与PX25,都与Marconi-Oseam于年研发的音频放大三极管PX4系出同门。发烧友说PX4管年代越早音色越美,最初有大茄子波胆气球屏,后来Mullerd与Marconi出了大葫芦屏,GEC又改成直身屏等等,看来我应该赶紧找部古董胆机来体验一下。
话题再回到SoundSales,居然是英国十大名机的第一名,是不是更有兴趣了?LSM/10从年起被BBC电台指定为监听后级,CV(KT66)推挽输出12瓦,放在BBCLSU/10音箱下方,用以取代上一代BBCLSM/8监听后级。BBCLSM/10前后出了三个版本,最早线路基本和BBCLSM/8接近,使用EF86+ECC81+KT66/CV+CV等管,CV三极放大;第二版本线路修改为CV超线性输出;最后版本电子管换成BR7+ECC81+EL34(超线性)+GZ34。一方面可能BBC希望提高LSM/10的输出功率,二方面SoundSales的A-ZSeniorMk1(使用EL37)更改为SeniorMk2(EL34),声音表现不错,所以就更改设计了。
AM8/4后级的内部线路全手工搭棚,由于年代久远,电容很难避免老化,而更换电容之后声音肯定完全走样年成立的SoundSales公司,最早的产品是A-Z胆机,后来BBC的监听功放LSM/10实际就A-ZSenior的专业版本SoundSales最著名史上最早的Tri-Channel三路电子分音系统,低音用KT61(22W),高音用ECL80(1.5W),中音用KT61(10W)一群日本发烧友把BBC个个型号的功放搬出来,比比看谁推LS3/5A音箱比较好听?注意看他们的古董机每部都像新的一样虽然很多人不认识SoundSales这家公司,看看它们80年前制造的广播接受器,是不是还是很有感觉?
A-ZAmplifier是SoundSalesA-Z系列第一代的后级,EL37推挽设计12瓦输出,主要配合SoundSalesTone-Colour前级使用。A-ZJuniorMKII是年推出的后级,EL84推挽设计10瓦输出,替代上一代KT61推挽设计8.5瓦的A-ZJuniorMKI。用来搭配LS3/5A音箱的AM8/4(AM是Amplifier功放的缩写,LS是Loudspeaker音箱的缩写),比另一款AM8/1高一个级别,体积更大、用料更好。每声道使用1只GZ34作胆整流、1只EF86和1只12AT7作输入放大、2只EL34推挽输出,4-15欧通用阻抗负载。
当然现在BBCAM8/4功放是可求却未必可得,所以我们测试时使用高班音响的LS35合并功放,它最大的特色是提供8、11、15.三组变压器负载,可以更好的搭配不同型号LS3/5A音箱。EL34推挽输出35瓦(实际测量应该在30瓦左右),刚好能让LS3/5A发出足够音压与动态,却又不会太过太猛。严格来说,LS3/5A音箱是否能够推的好,与LS3/5A音箱的输入阻抗、频响曲线、灵敏度、相位角偏移、反电动势的强弱等众多因素都有关,能搞定LS3/5A的最好功放,实际上就是要与LS3/5A音箱这些指标搭配最好的功放。虽然15欧姆高阻抗与82.5dB的低灵敏度让人头疼,实际上BBC标称的15欧姆是直流阻抗,主要是为了保证长距离传输中尽量减少信号的损失,所以好听与不好听仍要看功放的综合素质,并非仅靠单一阻抗指标配合了就能出好声。
LS3/5A音箱工作时的实际阻抗会随着音乐频率的变化随时改变,好的胆机应该根据变化的动态负载阻抗、随时给予有力的支援。高班音响的LS35推动不同品牌的LS3/5A,基本都能获得自然流畅、平衡顺滑,高频圆润清甜、中频温暖厚实、低频动态速度适中、节奏沉稳有余的效果,不会有EL34推动音色太暗的问题。听说高班LS35的豪华版从电子管、保险丝、电容等主动元件全部升级,有机会能提供让人惊讶的效果。
英国LEAK是另一个BBC指定使用的功放,年起EAKTL12就成为BBC的标准,专门针对BBC的要求,TL12还进行了改良加入平衡变压器,之后LEAK在年左右还推出民用版的TL12Plus,TL25Plus和TL50plus单声道后级
SoundSales在年推出的SoundSalesPolyphonicRadiogram,内置了收音机r、自动换片唱盘和Auditorium喇叭单元,以PX4输出的胆机推动。SoundSales推出的PhaseInverter音箱和Auditorium喇叭单元
历史链接
黄金时期英国的古董胆机
说起电子管,英伦三岛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年,英国人弗莱明发明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电子二极管,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无线电时代。历史上出现的Mullard(创建于年,早年主要为英国海空军生产通信管)、GEC(最早是OSRAM-GEC灯泡厂,旗下的马可尼-欧司朗MOV负责真空管业务,旗下有Marconi、Osram、Genalex、GoldLion等品牌)、STC(与美国GE、WE、RCA和英国BTH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等大厂之外,其他还有Teonex、Cosso、EEV、Brimar、Ediswan、Haltron等小规模的电子管厂。在欧洲大陆,除了荷兰飞利浦与德国的德律风根、西门子之外,英国是最主要的电子管生产基地。而Quad、Leak、Rogers、Radford、Mullard、Genalex、Lowther、Armstrong更是古董胆机的重要组成分子。著名的威廉逊功放线路由Williamson在年英国《无线电世界》发表,影响到目前为止的所有胆机设计者,他授权BritishRadioElectronics销售的D.T.NWilliamson功放在年推出,由Quad代工,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比较可惜的是二次大战之后,市场话语权落到了美国手中,对英国的胆机亚洲发烧友认识的比较少,进入晶体管时代后英国胆机迅速溃败,流传下来的更是凤毛鳞角了。
我整理了从年到年之间,英国市场曾推出的一些胆机品牌与型号,当时最贵的产品都不超过英镑。原本英国人还是比较爱国的,大名鼎鼎的马兰士Marantz与麦景图McIntosh居然很少进入他们的家庭,反而走平价路线的Dynaco与Fisher,甚至日本的Pioneer、Trio、SONY逐渐分得一杯羹。
●年ArmstrongA10(12W);DynatronTC10/LF10(12W);EMGDCU1/DR24(12W);G.E.CBCS/18(12W);G.E.CBCS/16(25W);LeakPointOne/TL10(10W);Varislope/TL12(12W);VarislopeTL25(25W);LowtherMasterControlMkI/TP10(16W);Linear10(10W);Pamphonic2/2a(25W);Pamphonic3合并(10W);PyeHF5-8合并(5W):PyeHF25a/HF25(25W);Quad2(15W);RogersSenior(15-20W);RogersJunior(9-11W);SoundSalesAZSenior(20W);SoundSalesAZJuniorMkII(10W);ThermionicTP(10W);WhiteleyWB12(12W)●年QuadII(15W);ArmstrongA10MkII(12W);AstronicA(10W);Beam-EchoAvanticDL7-35(20W);Champion(11W);Chapman(20W);DynatronL.F.(10W);HMV(EMI)(10W;HMVMaster(2W);GECBCSA(12W);GoodsellGoldenMA5Deluxe(15W);GoodsellGoldenGW18(15W);Grampian5-10(10W);LeakTL10(10W);LeakTL12(12W);LeakTL25A(25W);LeakTL50(50W);LowtherLL10(10W),LowtherLL16(16W);Pamphonic3/4合并(10W);Pamphonic2(25W);Pamphonic(25W);PilotHFAH合并(10W);PyeHF5-8合并(5W);ProctorHF25(25W);RogersSeniorMkII(15W);SoundSalesAZSeniorMkII(20W);SoundSalesAZ(Junior)MkIII(10W);SpectoSpectone5-15Eton合并(10W);SugdenHQ20(20W);TrixTrixsonicT合并(8W)●年Altobass(10W);Beam-EchoAvanticPL6-12合并(10W);AvanticSPL12(25W);CQAudio合并(10W);GoodsellMA5MkII(15W);GoodsellMA25(20W);GoodsellGW18WilliamsonMKII(30W);JasonJ10合并(10W);PilotHFA12(12W);PyeHF10Mozart合并(10W);PyeProvostHF25(25W);PeriodHighFidelitySaville(20W);ShirleyLabsJupiter3B/1-15E合并(15W);ShirleyLabsJupiter3B/1-30E合并(30W);ShirleyLabsMullard(20W);HLSmithCooper-SmithBP1(10W);Tannoy20(20W);VerdikQualityTen(10W);WellingtonAcousticLabsWAL(5W);WNElectronicsWN(20W)●年
AltobassTwin-Twelve(10W);AstronicAtlasA(20W);Beam-EchoSPA11合并(7W);Beam-EchoSPA21合并(12W);BKPartnersA(5W);BTHHifiMkI(20W);Chapman(15W);Chapman(8W);CQAudioCQPA-10(10W);CQAudioCQPA-30(30W);DulciDPA10(15W);DynatronLF11(10W);DynatronLF15CS(10W);DynatronLF20CS(20W);GoodsellMA8(3.5W);GoodsellMA10(10W);GoodsellGW25(20W);GoodsellGW50Williamson(40W);LowtherLL15(15W);LowtherLL26(16W);LowtherLL10s(12W);LowtherLL8S(8W);Pamphonic0(7.5W);PeriodHighFidelitySavilleStereoSeven(7W);PilotHFA11合并(10W);PilotSHF15(7.5W);PyeMozartHFS20(9W);EMISTD-(10W);EMISTD-(25W);ShirleySB7-30s(20W);ShirleyJupiterSB/1-15F合并(14W);ShirleySF-10合并(12W);HLSmithProdigy合并(6W);Westrex(30W);WhiteleyWB8S(6W);WNElectronicsAudiomaster8+8合并(8W)
●年
单声道与立体声交替时期。EMIStereoscope(10W);EMI(30W)Kolster-BrandesPHA30(12W);LeeDPA10(15W)
●年
单声道与立体声交替时期。Emisonic(10W);Emisonic(25W),Emisonic合并(2.5W);RadfordSTA12(12W);DSMMA15(15W);TripletoneHifiMajor合并(12W);Symphony2x(5-10W)
●年
Avel-DynacoMkIV(30W);Avel-DynacoStereo70(35W);DulciDPA-15(12W);Lowther合并(12W);Pamphonic(25W);PeriodDouble-Six合并(6W);RadfordMA15MkII(15W);RadfordMA25MK2(25W);RadfordSTA12Mk2(15W);CadetII(7W);Shirley3x合并(7W);Shirley2SB12(12W);Shirley2SB50(25W)
●年
晶体管进入实用化阶段。ArmstrongA20(12W);Decola(Decca12W);Derritron(Chapman)(20W);Derritron合并(10W);Derritron合并(8W);;KerrMcCoshCWA10(10W);Leak;Lee;OrtofonKS合并(15W);MusicraftMM3(3W);RadfordSTA-20(30W);RadfordSTA-40(60W);RadfordISTA-30(30W);ISTA-60(60W)
●年
Armstrong合并(10W);Armstrong(12W);EMIStereosonic(10W);EMI合并(10W);EagleSA.80合并(4W);EagleSA.合并(15W);TechnicalSuppliersBHHi-Fi14合并(12-14W);TrioWE-24合并(7W);TrioW41U合并(10W)
●/66年
晶体管占领市场,电子管迅速没落。BraunCSV13(12W);BraunCSV60(30W)
●/67年
QuadII与Armstrong221;RadfordMA15、MA25、STA15、STA25、IMA30、ISTA30ISTA60;RogersCadetIIIHG88MkIII;TrioW41UandWE24;Vortexion30/50、/pro胆机复产;BrainCSV13(12W);BraunCSV60合并(30W);ChapmanB(30W);Chapman合并(10W);EagleSA80(4W);EagleSA(7.5W);LeakPointOneTL/12+(12W);PointOneTL/25+(25W);PointOneTL/50+(50W);PointOneStereo20(11W);PointOneStereo60(30W);LowtherLL18(18W);LowtherLL26MkI(26W);ShirleySBS/15(12W);Stern-ClyneMullard5-10(10W);SymphonyNo2(10W);HifiMajorDP12(12W)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