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黄花梨脸盆架反映的社会多方面文化现象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只黄花梨脸盆架,其上有一系列纹饰,是极为典型的组合,观念寓意明确,同时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表明当时在婚庆陪嫁用品上,螭龙纹与教子成才、科举及第观念之间的关系。

脸盆架搭脑出头圆雕云龙头纹(图1)。作为后来者,云龙头纹替代了回首螭龙头纹,形象变化,但苍龙教子的含义仍在。搭脑下花牙板雕喜鹊登梅纹(图2),左右挂牙雕饰凤纹(图3),中牌子上雕头戴官帽的人物像,脚下为鱼化龙纹(图4),鲤鱼头雕云龙头。中牌子下的攒框装心板上雕一甲传胪纹(图5),所雕螃蟹和开花芦苇纹,取螃蟹披甲之“甲”音和芦苇之“芦”音,其寓意为“一甲传胪”,科考高中。明清两代,进士经殿试后,按成绩高低分一甲、二甲、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科举制度中,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叫做传胪。

图1 黄花梨脸盆搭脑上的云龙头纹

另外脸盆架牙板上的缠枝莲纹和前腿柱头上的狮子纹表明脸盆架制作于清早中期。纹饰雕刻里出现人物和动物等形象也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图2 黄花梨脸盆架搭脑下挂牙上的喜鹊登梅纹

在最晚期的明式家具上还雕有文曲星化身的禄星纹、官居一品(仙鹤)纹,更是对读书中举、

金榜题名的直观表达。子母螭龙纹(云龙纹)、鱼化龙纹、独占鳌头纹、禄星纹、官居一品纹、一路连科(鹭鸶)纹、一甲传胪纹相配伍,表明它们是同一种语境、同一种家庭价值观念中的不同表达形式。这些图案的主旨是鼓励后代读书入仕,科举及第,光耀门庭。

宋代规定宰相、翰林学士等,必须由科举出身者担任。成熟的科考制改变了众多有才华

的清寒知识分子的人生和命运。南宋《三字经》中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窦家五子科考获取功名,并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语,明清两代,科举制度进入鼎盛阶段。明朝中期后“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

明清两朝,接近一半的进士是寒门出身,祖上或为文盲,或读过书,但未作官。科举选士制度打开了知识分子向上流动的通道,为学子走向社会上层打开了大门。学子只要“一登龙门”,高榜题名,便会升官晋爵,光宗耀祖。通过读书科考出人头地成为全社会对后代的期望,科举制极大地激发了许多家族对后代的强烈劝学热情。

近几十年,学术界对科举制度评价较高:科举制度以考试为选拔人才的基础,颇有些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味道。体现出任人唯贤,淡化了世族、门第的影响。形式上几乎给每一个人提供了可以进入仕途的均等机会,而且确实使大批知识分子进入到封建国家统治机

构中来。

图3 黄花梨脸盆架腰板上的一甲传胪纹图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同时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间接维护了中国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个出生普通家庭的人想要进入社会较高阶层,升官晋爵,都是依靠科举考试。引导家庭子嗣刻苦学习,通过读书科考,出人头地,使其走向有作为的人生,这成为社会对后代的期望。那么,苍龙教子文化间接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

图4黄花梨脸盆架中牌子上雕头戴官帽的人物像,脚下为鱼化龙纹

Source:Internet

〈本篇内容编辑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或对此进行说明〉

长按识别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oyangshengwu.com/hlmjg/11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