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代皇帝批阅奏折时的一笔,是古代女子脸颊上的一晕,是古代城墙建筑上的一片,红色,从古到今,都是中国人最解不开的一个情结。而用剔红制成的器具及家具,更是一抹挥之不去的红,数千年演绎着属于中国红的美。
清中期剔红花卉纹圆盒
剔红是以金、银、铜、锡、木、竹、皮革甚至陶底作胎,以朱砂漆髹刷多层,每层都要自然风干到七成左右,当它呈现出牛皮糖的状态(马未都语)时,再在漆层上绘出图案纹饰,用刻刀通过刺、铲、钩等手法刻成浮雕,彻底干燥后再行打磨,是为成器。
清乾隆紫檀木剔红天女撒花插屏(一对)
宋元剔红漆层较少,也就是后人说的“用朱不厚”,大约十层左右;明清两朝至少髹漆三十六层,多者百层--如现藏英国维多利亚埃尔伯特美术馆的一件乾隆御用龙纹宝座,八国联军从北京南海子行宫掠走,髹漆厚实肥正,超过百遍。
清乾隆紫檀雕漆云龙纹宝座
流传下来的剔红器中,多是小件。剔红技法其实极少运用于大件家具,主要是因为剔红器制作周期很长,一件好的剔红器,制作周期基本上在一年左右。
朱漆彩绘七围屏式罗汉床
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辟有专馆展览中国古家具。馆中最知名的家具不是紫檀黄花梨,而是两件剔红家具,即三屉剔红供案和朱红雕漆交椅。
三屉剔红供案,“大明宣德年制”刀刻填金款。详细内容请见王世襄先生《研究》乙号。这件清宫作为古董收藏的明代早期宫廷家具,桌面上的五爪龙纹曾经被抹去一爪,后经修复。
朱红雕漆交椅,背板及扶手等处也雕有五爪龙纹,有可能同样是出自“果园厂”的官器。
(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曾经的“燕京八绝”,如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剔红以自己的正红,上演了一出属于中国技艺的绝美好戏。这抹中国红,将会继续优雅,如常绽放,随着历史的长河,世代传唱。
来源:品牌红木整理
往期精彩回顾
重达3吨!20余大师红木巨作《富春山居图》震撼亮相!
不看不知道!明清皇帝的御用笔筒原来长这样
荣耀无比!习大大送给英国女王的国礼中竟有东阳木雕!
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