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年海南黄花梨精品拍卖记录:
拍品名称成交价(万)拍卖日期
海南黄花梨三仙醉酒摆件----------万-------------10-30
海南黄花梨镇尺------------------万-------------05-29
海南黄花梨茶壶摆件)------------万-------------12-19
海南黄花梨人参有福雕件----------万-------------11-23
海南黄花梨手蹂(一对)---------万-------------10-24
海南黄花梨笔筒(五件套---------万-------------10-20
海南黄花梨原木料----------------万-------------08-22
明代海南黄花梨榻---------------万-------------08-13
明海南黄花梨翘头案-------------万-------------09-22
海南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万-------------11-18
明海南黄花梨一腿三牙罗---------万--------------10-09
清式海南黄花梨宝座(----------万-------------10-13
明海南黄花梨三屏风式藤---------万-------------08-27
明海南黄花梨方角式药箱---------万-------------05-19
为何海南黄花梨家具会有此天价,历史原因?自然原因?生长周期?药用价值?收藏价值?
1、历史原因 海南黄花梨,自古是皇室贵族极受推崇的珍贵木料,树木坚重油多,千年不腐,长有髓线斑纹和“鬼脸”。自明清起,有“中国最贵的树”之美称!
海南黄花梨原产于海南。海南是个热带季雨林大岛,过去在中国地域上独处一隅,不为大众所知。落后的发展,使海南直到宋代才开始出现环岛驿道;而大片腹地,一直居住着历史久远的黎族同胞,外人很难进入。封闭的地域,落后的经济,才让海南黄花梨等珍贵木材在最原始的热带雨林山脉中得以穿越千年,繁荣到近古。 关于海南黄花梨在家具上的使用源于唐、兴于宋,明、清到了鼎盛时期。很多文献都有相关记载。如唐陈载器在《本草拾遗》中说“花榈出安南(越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其实明朝以前花梨还未被人重视,一直未被成为当时中原时尚使用木材。郑和七下西洋,由使所带动的万国朝贡贸易使出海外热带名质木材纷纷运到中原。由于花梨木的性质特色在众中脱颖而出,才有了响亮的名声被世人所知。明初王佑增订《格古要论》记载“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淡者低。”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榈木拾遗”一条中提出:“榈木,木性坚,紫红色。亦有花纹者,谓之花榈木,可作器皿、扇骨诸物。”李时珍认为有花纹的榈木,谓之花榈木,平时众口广传的“花梨”说法,为误传,而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证实了当时的这种所谓误传的“花梨”之名已成为明代民间对于黄花梨约定俗成的固定称谓。清人李调元的《南越笔记》卷七也记载位于今越南的占城向明廷进贡花梨:“占城,本古越裳氏界。洪武二年,其主阿答阿首遣其臣虎都蛮来朝贡,其物有乌木、苏木、花梨木等。”《南越笔记》卷十三又记载:“花榈色紫红,微香。其文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史书《光绪崖州志》所述:“花梨,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气最辛香,质坚致。”清代最有名的就是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卧榻的海南黄花梨的龙床。
自海南黄花梨从唐代便进入宫廷以后,便成为大臣向皇帝献媚的贡品。明代至前清时期,海南黄花梨独受皇家偏爱,于是,海南黄花梨大树批量的遭致砍伐而丧失。至清末年间的短短百余年,大材大料已基本绝迹。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雍正年间海南大规模砍伐黄花梨,乾隆曾下旨禁止再伐,但依旧没有阻止海南黄花梨几乎走向灭绝的步伐。鸦片战争后中原一直处于动荡时期,海南黄花梨因地处偏僻,得以短时间缓冲生长。但是解放后,因诸多政治历史原因,海南黄花梨又一次大规模的遭到人为的摧残,几乎绝迹,到了20世纪60至70年代,农垦大军和知识青年在海南岛砍林种胶,再次给海南黄花梨的生长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据统计,这一时期,海南岛原有80%的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到47%。除此外,海南花梨木又被认作“降香木”,许多外贸公司将“降香木”粉碎后制成佛香,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换取外汇。这样,无数的中小黄花梨树又被砍下。
2、海南黄花梨的木性特点、分类及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A、木性特征:中文学名:降香黄檀,别称:降香檀、降香、花梨、花梨母、海南黄檀木、海南黄花梨,蝶形花科黄檀属降香黄檀树种香枝木类。原产地中国海南岛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多生长在吊罗山海拔米左右阳光充足的地方。因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始终位列五大名木之一,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据《中国树木志》记载,野生海南黄花梨产于海南岛上除万宁、陵水、五指山市以外的各市县,其中白沙、东方、昌江、乐东、三亚、海口为主要产区。它们一般生长于海拔米以下的山坡上。名贵的海南黄花梨则主要生长在黎族地区,其中尤以昌化江往下地区的海南黄花梨最为珍贵。海南黄花梨花纹美丽、色泽柔和,有香味,容易进行深颜色和浅颜色的调配,可表现出浅黄、深黄、深褐色、紫色。其材质不破不裂,不虫不腐,再者其油润通透、光滑如玉,纹理典雅细腻、丰富无比,强荧光无可比拟。也适合镶嵌,具有加工性能良好,软硬轻重适中,不爱变形等特点。
B、分类:海南黄花梨总体分为东部糠(黄)梨和西部油梨,材质、色泽、纹路也因品种、生长地域、气候环境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海黄”在海南岛分布区的地势呈西高至东低的特征。西部山区的“海黄”,其林下土壤多为褐色红壤;而东部平原区的“海黄”,其林下土壤则为浅薄的红壤。这种独特的地形和土壤,由于石质粗松,腐殖质含量丰富,从而为“海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从而使西部、西南部的“海黄”,一般呈浅褐红、深褐红及深栗色,有的近似于咖啡色,其深浅不一的褐色条纹十分明显。有的由于黑色素分布不均匀,从而生出许多不规则的近似黑色的条纹和斑块,这也是西部、西南部黄花黎色泽上尤为迷人的所在。而海南岛东部、东北部地区,由于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全为五指山和缓的坡地及平原地带,其土壤多为火山喷发后留下的厚厚的火山石及火山灰。由于土壤肥沃,营养丰富,故生长在东部、东北部的黄花黎,其色泽多呈浅黄或金黄色,且径级大者为多,纹理直而少有或没有鬼脸。由于东部及东北部地区山坡和缓,平原面积大,特别适宜于黄花黎的采伐与运输,而西部则山坡陡峭,运输极为不便。故而明清家具用料多为东部黄梨。
C、独特的气候造就了海南黄花梨纹理的独一性:黄花黎的适生条件除了海南岛独特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外,其独特的热带季风岛屿气候也是影响黄花黎分布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干湿季交替明显,3月到11月雨热同期,花叶同时抽出,有利于黄花黎的生长;11月到4月间旱凉同季,黄花黎则脱花落叶,停止生长,度过不利生长环境。主要表现在海南黄花梨的木材纹理上,从横截面看,年轮宽窄不但细密清晰,材色深浅不一,两者或两种以上颜色相间,这也是其独有的气候影响黄花黎生长所造成的必然结果。炎热多雨的生长季节,其材质部分较宽,颜色稍浅,旱凉少雨的时期黄花黎停止生长,其木质部分材色稍深或很深。从纵切面上看,黄花黎的纹理似跳跃的溪流,移动的沙丘,和缓的山坡,弦切面更是尽现狸斑、鬼脸、伞形纹等多姿多彩的花纹。
3、生长周期:海南黄花梨的生长环境非常艰难,成材周期极其漫长,野生花梨要百年以上才可成材。
4、药用价值:降血压,降血脂,具芳香性的气味。中医上用于行气止痛,中医上叫降香,传统中药,活血化瘀,止血,阵痛,多用于冠心病和跌打损伤的疼痛。佩戴海南黄花梨佛珠皮肤可以通过汗孔吸收,但是量是微乎其微的。更多只是信仰或身份价值的体现。
5、综合以上诸多因素,因为花纹美丽含蓄,资源稀缺,历来为皇家专用木,因明代为中国古代家具的巅峰时期,而所用木料多为花梨木,本身就提升了海南花梨的价值。且木材成长周期漫长,出材率极底,又因很多历史原因遭到大规模破坏,现代人对花梨木开始重视,市场需求量大,导致海南花梨木具备了极高的收藏价值。
二、海南黄花梨的辨别要点
1、黄花梨的香味
是黄花梨都具有降香黄檀这个树种独特的香味。然而大家能接触到的海黄香味却有许多的“变味”,有的甚至是臭味,这就要求大家走出光靠味道辨别海黄、越黄的误区。
海黄的香味并不像沉香那样浓密而且香味持久,那是一种自然的美,就像鲜花会谢去。黄花梨只有新切面或者封严的杯子罐子才好闻到,一旦新切面暴露在空气中,不久香味就慢慢淡去,直到刮开新的表面就又会散发出来,另外,雨天或者潮湿的天气海黄宝贝也会散发出悠悠降香。当然也有千年难遇的老料,这样的老料做出来的宝贝,哪怕上腊也难封住它的香味,而且非常醇香,这是千百年沉淀的结果,只能机缘巧遇。因此,每一位新的玩家不要以为你的宝贝闻不到香味了就开始怀疑它不是否真正的海南黄花梨,因为要辨别,黄花梨的花纹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2、黄花梨的花纹
千奇百怪的鬼脸,密密麻麻的鬼眼,要么就像一张虎皮.......这些都是人们对黄花梨美好花纹的描述。新玩家往往凭这些概念来判断黄花梨真假、好坏。其实黄花梨的花纹,纹路线条有许许多多种形式,“鬼脸”就是一个朦胧的概念,什么样的花纹才是鬼脸呢?海南黄花梨的鬼脸就是黄花梨木的结疤,海南黄花梨中的“鬼脸”,其实就是她的鬼脸纹,它们是天然界给海南黄花梨的恩赐。海南黄花梨的木质坚硬,色彩从浅到深,所以海南黄花梨鬼脸纹就有着奇特风姿,特别是结疤的地方纹理更加清晰,呈现着美丽的的花纹,看起来更是妖娆。但不是所有的黄花梨都有鬼脸的,以鬼脸来判断黄花梨好坏是很错误的。除了鬼脸还有“鬼眼”,也就是相对小的,生长过程中向外冒新芽的树疙瘩,往往一出现就是一排一排的,且非常密集。海黄的花纹有粗有细,但都很清晰,不显乱,有流线的,有弯曲的,甚至有直的。以黑线花纹居多,偶尔也能见到深褐色或红线花纹(东部黄梨多)。细花纹的材质颜色往往色差不大,粗花纹的花纹颜色跟材质颜色色差明显,整体颜色又非常好看,多为西部油梨。
并不是所有的海黄都有漂亮的花纹,许多老料大料,老料的边脚料做出来的东西就没什么花纹,却又很值钱!要么花纹细而浅,要么粗而淡,这些也都是有可能的,因此新手光以花纹来判断黄花梨这也是走进了误区。凭香味,花纹,也不敢%判断海黄或者越黄的,黄花梨的材质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
3、黄花梨的材质
谈黄花梨就不得不说到它的材质,以材质花纹来区分海南黄花梨本身都有无数种,没有任何两件相同的器物是相同材质花纹的。材质也是海黄跟越黄较大的区别,大家所能接触到的绝大部分的海南黄花梨材质表面都能比较容易打磨出荧光,扫腊后出荧光感,半透明琥珀质感,温润如玉感,而少数长期泡水的海黄根料或杆料会出现像越南黄花梨一样的材质表面,光打磨不上腊反而要好看的多。海黄打磨后,表面毛孔较少,甚至没有,反光感很强;越黄就毛孔较粗,看起来材质有些疏松,感觉吸光,上腊后二者对比就更加明显。
海南黄花梨气干密度为0.82-1.1/cm3,仅有少数重的料或成品入水即沉,多数都会有点浮出水面,所以,不沉水就不是好料这样理解也是错误的。因为黄花梨分为东部的黄梨(颜色发黄)和西部的油梨(红、紫、黑三种颜色都有)。东部的黄梨相对西部的油梨来说材质要轻,做为古时进贡皇家的木料,最为出名的形容就是荧光感强,半透明质感透露出屡屡金丝。产于海南岛西部的料子都叫油梨。油黎一般是产在海南岛的昌化江流域,笼统地说西部也不科学,这一带产的海南黄花梨含油量高,含油1.5%--3.8%比重大多重于水,也就是能沉水,质地好,稍加打磨抛光就晶莹透亮,荧光特强,呈半透明琥珀状!海南黄花梨油梨的木性最为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扭曲的现象,颜色很深,即使是新料,也跟糠梨的老料差不多,一般为红褐色和褐灰色,这种料子在海南存世量极少,价格也是最贵的,属于海南黄花梨中的极品!
三、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的鉴别
市场上大多数黄花梨产品种类多产自越南一带,而海南一带的黄花梨木材由于过度开发,致使现在海南黄花梨呈枯竭状态,行业内有称“一木一价”的说法。由于越南黄花梨木材条纹较为凌乱,远不及海南黄花梨纹理的漂亮,其价值远不如海南黄花梨。所以由海南黄花梨做成的手串手链,被广大的收藏家视为极品,当然价值不菲。(下图都为越南花梨)
当人们初次看到用海南花梨木制作并加以细致抛光打磨过的器物时,见到的是如玉般的圆润、如琥珀般的晶莹剔透、如玻璃釉面般的亮丽、如金丝般闪亮的效果,强烈地震撼着视觉感观。整件器物外看:珠圆玉润、通透润泽、晶莹亮丽;走近端详,晶莹剔透的木质里伴随着宛如行云流水在游动的纹理,并在灯光的作用下发出由里至外不断闪烁的光芒。你根本无法相信展现在眼前的器物是用木材制作的。海南花梨木这种显著的质感特征,在众多珍贵木材里,可谓是独树一帜,这也正是海南花梨木的精髓所在。
如何鉴别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呢?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颜色:海南黄花梨心材与边材于越南黄花梨有着很大的差别,海南黄花梨心材红褐至深红褐色,深浅不均,常常带有黑褐色纹理。边材则呈黄褐色或浅黄褐色。整体是颜色偏于暗红色,而对比与越南黄花梨,其颜色整体偏于亮橙色,光泽度高。
2、纹理:海南黄花梨由于生长期长,生长环境恶劣,而且枝节比较多,所以树木纹理多为扭曲、交错无规律,故容易形成“鬼脸”“鬼眼”等图纹。颜色常是深褐色或黑色条纹。相对而言,越南黄花梨生长期短,纹理大多数是平顺自然,有规律,所以越南黄花梨有鬼脸图案存在,也是相当难得。
3、棕眼:海南黄花梨经过打磨后,表面细腻如肌肤,条纹清晰,棕眼小而美观,多呈蟹爪状和美惠状、牛毛纹理状。
海南
越南
4、鬼眼:从砍伐下来的木材上看。海南黄花梨的鬼眼纹理群中心是实心的,呈黑色小点,也就是常说的“鬼眼”。而越南黄花梨木材切开后,中心纹理群则是空的,而且条纹成圈状,有规律。且达不到中心点。
5、荧光:在自然光的照射下,打磨加工后的海南黄花梨呈半透明状,而一般的木材是没有这样的效果,当然,紫檀木材除外。
海黄
越黄
6、味道:海黄味道为比较温和的绛香味,越黄比起海黄,虽然也有绛香,但是味道比较刺鼻。
总而言之,海南花梨木区别于其他花梨木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其丰富多变、极富动感画面的纹理。这些画面的纹理,宛如行云流水,或如飞泻的瀑布,或如曼妙安静的小溪,像诗一般,如梦一样,更像国画大师笔下杰出的水墨山水画卷,还会出现趣妙横生的“鬼脸”、“狸猫纹”和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图形,如蝴蝶、小虫,而且海南黄花梨木的每一个切面的图案都不一样。
正是这些与生俱来、自然天成的艺术“画卷”,赋予了海南花梨木生命和灵魂,为此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人们的心,数百年来让人们为之痴迷般地追祟。人们在欣赏海南花梨木的时候,可以多方面地去了解它的画面和纹理,以及形成这些画面和纹理的原因,而不应一谈到海南花梨木就是“鬼脸”。比对参数
中文学名
俗称
主产地
色泽
花纹
性味
材质
油性
降香黄檀
海南黄花梨
中国海南
表面呈红褐色;
清晰、细腻、不规则,鬼脸多。
辛辣香
荧光感强,半透明质感透露出屡屡金丝。
油性充足,毛孔细小
至今未定
越南黄花梨
越南与老挝交界的长山山脉东西两侧
木材颜色偏浅黄或褐红色。
眩晕纹、细腻、不规则,鬼脸多。
酸香
坚重沉水,有沉甸甸的手感,棕眼也十分细密。
含油量较低,毛孔细小
四、与海南黄花梨相似木材辨别
1、大叶黄花梨,学名长叶鹊肾,别名金星黄花梨,印尼黄花梨,黄金黄花梨,其生长缓慢,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等地区,生长环境温度偏差大,气候多变,伴生于金矿与铜矿矿脉上。心材新切面红褐色,久则转深,呈暗褐或巧克力褐色;与边材区别明显,边材窄,浅黄褐色。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暗色条纹,具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纹理交错,结构细而匀。新伐料心材呈黄褐色或红褐色,经空气氧化后久则转深。板料色泽光润,纹理清晰,木纹中常夹有深褐色或者紫褐色条纹(黑筋线),如行云流水,又可见“鬼脸”花纹,外观酷似降香黄檀(俗称海南黄花梨),美观独特,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根据大叶黄花梨的特性,可以从它的气味、密度、纹理、色泽等方面进行鉴别。比对参数
中文学名
俗称
主产地
色泽
花纹
性味
材质
油性
降香黄檀
海南黄花梨
中国海南
表面呈红褐色
清晰、细腻、不规则,鬼脸多。
辛辣香
荧光感强,半透明质感透露出屡屡金丝。
油性充足,毛孔细小
鹊肾
大叶黄花梨
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多与金矿,铜矿伴生。
心材新切面红褐色,久则转深,呈暗褐或巧克力褐色。
色泽光润纹理清晰,相对粗犷、清晰、部分鬼脸、行云流水。
轻微木香
材质细腻,油性充足,易包浆,木材锯、刨困难,但刨面光滑,可高度抛光,刨光后如肤光滑
2、非洲黄花梨
其学名为“安氏紫檀”,科属蝶形化科紫檀属树木,不属于红木,因其花纹美丽奔放,近似黄花梨的鬼脸纹,又因其产于非洲,所以市场上称其“非洲黄花梨”。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材黄褐色,具深浅相间的条纹。木材新切材有难闻的酸臭味。属于海南黄花梨低端仿木。
3、虎皮檀:学名是巴氏班纹漆木,又称虎斑木、南美黄花梨。虎斑木材质细腻,十分重、硬、耐磨,富含油性。虎斑木的自然纹理也是很独特,条纹清晰,色泽发亮,虎斑木木材优良,结构致密,质地温润柔和,新切面黄褐色带绿色,光泽强。新切面有幽香,有很强的防潮防腐蚀性,不易变形。
4、老挝花梨
老挝花梨是指产自老挝的花梨木,市面上俗称老挝花梨,纹理顺畅,气味熏冽,色泽统一感强。和缅甸花梨很相似,气味相似略大,纹路老挝花梨会更好看,带树节部分纹路和黄花梨有些相似,但是色泽更黄。
5、紫檀柳
紫檀柳一种是罕见的名贵树木,是越、泰南部的一种树种,新兴木材,产自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到国内大多只有根部,此木十木十空,树干及其少见,不空更是难得一见,密度甚大。心材色深红至紫红,边材为白至乳白色,木纹甚密,多扭曲,细看呈鳞片状缎纹交错,棕眼不明显,很像越南北部的黄花梨,但它没有辛辣香味,油性没有越南北部黄花梨那么浓重,颜色也相对浅一些。市场上常常用来冒充紫檀或黄花梨。
紫檀柳与海南黄花梨区别
紫檀柳的木材纹理和色泽都比较接近海南黄花梨,市场上更多是用来冒充海南黄花梨。
(1)香味:紫檀柳没有黄花梨的香味的。
(2)大料看裂:黄花梨油性足木性稳,即使是原材料一般没有那种风干的表面浅裂,但是紫檀柳的原料表面很多风干的浅裂,就是油性不足,料子发干。
(3)沉水实验:紫檀柳密度很大,会沉水,黄花梨大部分是不沉水的,这么鉴别可能冤枉一小部分黄花梨,但是绝对不会把紫檀柳当黄花梨买了。
(4)棕眼:紫檀柳棕眼很小的,比一些越南黄花梨的小的多。
(5)纹路:紫檀柳珠子多是顺纹的,纹路发红且感觉很淡,黄花梨的纹路很少有发红的,个别也是紫色变浅过渡成红的。
五、海南黄花梨的保养
1、防止海南黄花梨被阳光直射和暴晒,以免造成木材龟裂、变形和酥脆;
2、防过度干燥,以避免海南黄花梨木材因干裂而造成变形;
3、防火,海南黄花梨做成的各种木制品,都是易燃之物,需要严格注意防火,以免烧伤、烧毁;
4、防虫蛀防鼠咬,木制品经常会遇到虫蛀和鼠咬的情况,海南黄花梨制品一般非常贵重,这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六、海南黄花梨作品鉴赏
工作室海黄小件
——————拾木记——————
接受各种非标木制品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