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从康小满时节,江城武汉,正开梓花

北京青春痘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a_9160235.html

二十四节气中,小满、芒种皆与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直接相关。小满意为“小得盈满”。小满前后是冬小麦的灌浆期,正是小麦种子生长中积累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关键时期。再过15日左右,小麦成熟,麦芒如针,就要准备收割了。

五绝·小满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的干热气候对于植物其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许多一年生草本植物选择以种子的形式,在休眠中度过这一时期。这些植物大多在早春开花,夏季到来时,它们的种子已经成熟,植株死亡,种子落入泥土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秋季开始萌发、生长。古人所说的小满三候中,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靡草”即小草。时值初夏,一年生的小草本植物大多已经枯死。小麦将熟,对人类来说,是即将到来的收获喜悦,而对小麦自身来说,则是即将来临的生命终点。

自暮春开始,虽然许多烂漫春花都将迎来自己生命的尾声,但万物生生不息,一些美丽的树木,如泡桐、油桐、楸树、苦楝....正渐次开出满树繁花。小满前后,江城武汉,正开梓花。

“梓”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篇赞美卫文公从漕邑迁到楚丘重建卫国,其中写道:“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桐木与梓木,是制造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最佳材料。《诗经·小雅·小弁》中有:“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是说家中桑梓为父母所植,念及父母,对桑树梓树也当恭敬。宋朱熹注日:“桑梓二木,古之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是故“桑梓”一词,自古以来即用以指代家乡。如西晋陆机《百年歌》:“辞官致禄归桑梓,安居驷马入旧里。”唐柳宗元《闻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更有成语“敬恭桑梓”“造福桑梓”等,不一而足。

梓树木材耐腐,古人亦以之为制作棺木的上等材料。帝王的棺木,又有“梓宫”的别称。《晋书》中记载:“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唐朝诗人李贺写过一首题为《苦昼短》的古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刘彻茂陵多滞骨,赢政梓棺费鮑鱼。”诗中“刘彻”即汉武帝,而“赢政梓棺费鲍鱼”,说的则是公元前年,秦始皇赢政病死于出巡途中,赵高、胡亥假造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二人怕谎话败露,串通李斯隐瞒始皇死讯。其时天气炎热,始皇尸体腐烂,臭不可闻。赵高等人只好买来许多臭咸鱼,堆在车上,掩盖尸体的臭气。

梓是紫葳科梓属植物。紫葳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通常有大而美丽的唇形花。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泛栽植的紫葳科观赏植物凌霄花,古时又名“紫葳”。紫葳科之名,即来源于此。而现今公园花圃中常见的紫薇,俗称“痒痒树”,虽发音相同,却与紫葳科无关,是千屈菜科的落叶小乔木。

梓属植物,除梓树外,常见的还有楸树,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栽培树种。梓树和楸树都有独特的线形蒴果。梓树的蒴果粗不超过5~6毫米,长度却可达30厘米左右;楸树蒴果粗细与梓树相当,却更长,一般可达50~60厘米。梓树花黄白色,楸树花则为娇艳的粉紫色。梓树叶大,长、宽多达20~30厘米,两面粗糙;楸树叶较梓树小,但两面光滑,更加碧绿可爱。《东京梦华录》记载:“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近年来我国南北各地公园中,又可见到一种高大乔木,与梓树、楸树相像;花雪白色,稍大于梓花、楸花;蒴果亦为长线性,但粗可达2厘米左右。这也是一种梓属植物,叫作黄金树,原产于美国,是人工引进的观赏植物。

近年来有人热炒明清家具,其实花梨紫檀等,都是南来的热带树种,中原之地,一向不产。梓树木材质轻、容易加工,坚硬却又富有弹性,耐腐且不易翘曲、开裂。因梓树常用于建宫室、造器物,所以古代木匠又称“梓人”;因梓树用于雕刻印刷书籍的雕版,所以图书出版有了“付梓”的别称。古人甚至称梓树为“木王”。今天,梓树已经不再作为主要的经济树种,但每年初夏,满树梓花如云似雪,仍是一番穿越千年的盛景。

——选自《身边的二十四节气》

《身边的二十四节气》

(点击图片,一键购书)

作者:刘从康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5月

定价:48.00元

图书简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通过对大自然虔诚、细致的观察描绘出了二十四节气这幅悠长的画卷,它反映着季节的变化,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阅读武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oyangshengwu.com/hlmfl/14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