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及其称谓的由来

广东历史上并没有“红木家具”这种称谓。过去广东人对实木家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白木家具,一般指用浅色木材(统称杂木)为材质的家具,进口杂木叫洋杂,国内木材叫土杂。另一类大多以木质称谓,如柚木家具、坤甸家具、酸枝家具等以有别于白木家具类。

酸枝家具过去称酸枝家私,近年由于国内市场的习惯,大多把家私改为家具,以方便沟通。酸枝家具是指用酸枝木制作的家具,有钱人家才能购买使用,是名贵家具。人们习惯用“酸枝”就代表酸枝家具,比如常说:“买酸枝就到西来初地”,“他家有很多酸枝好有钱”。酸枝家具原则上一定是酸枝木制作,至于紫檀、黄花梨木,由于民间认识不够,很少流通市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外贸部门进口了酸枝木,政府又重组了手工艺生产,成立了“胜利酸枝家私合作社”和“天南酸枝家私合作社”,以酸枝木为原材料加工家具(极少量的花梨木和白酸枝)。外贸部门出口的商品种类是“酸枝家私”,而具体到产品则一定要明确木种,例如:“酸枝葡萄十头床(十件的客厅组),“花梨扇面套几”等等,写准材质,绝不含糊。当时酸枝在北京称为老红木,在上海称花梨木为红木,也是指具体一种木称,绝对没有红木家具这种泛称。

至于“红木家具”这称谓由何而来,据笔者回忆应该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破四旧立四新,打倒“封资修”,酸枝家具作为有钱人家才能使用的资产阶级的玩物要“破”。在抄家时大多数酸枝家具都被清去(广州市多集中在荔湾球场),个别人家即使没清也不敢使用,拆了当柴烧,免惹麻烦,民间也不敢再提酸枝家私了。

但是酸枝家私是国家出口产品,可以创汇,国家还是支持工厂继续生产。当时在广东只有两家企业,一是“广州酸枝家私合作工厂”,另一家在肇庆市。仍然是外贸进口木材经工厂加工生产后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所以暂没有受到冲击。后来有群众组织对“酸枝家私”这样称谓有看法,认为是“封资修”的流毒,不能使用,要破旧(有如大三元酒家要改为今胜昔酒家一样)。当时外贸部门、工厂、群众组织代表一齐商讨“酸枝家私”,经过多次磋商,有人提出改为“红木家私”,既然杂木家具叫白木家私,那酸枝家私就叫红木家私。酸枝木本有红色,而且这个称谓既革命又与北京称老红木有关联,最终三方都同意用“红木家私”作为出口产品的种类称谓。具体产品一定要注明材质,由于当时酸枝木相对少了很多,绝大多数都以花梨木为材料生产,只有高档的产品才选用酸枝木。

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开放政策,中山有人用新坤甸木制作了一些白身(不上颜色和油漆)的太师椅、贵妃床、简单万字摒沙发,用单车运到市面兜售,人问什么木,(由于酸枝、花梨等是外贸统购的,民间不能进口)回答是红木家具。由于对酸枝家具的怀念,人们都想重温这类型的家具,加之价格不贵(坤甸木便宜得多)可以接受,这类家具因而慢慢盛行。中山市大涌镇等地涌现了大批这类型家具作坊,有用菠萝格木,甚至桉树杂木,油上红色,也大呼是红木家具,糊弄老百姓,至此,市场对红木家具的理解完全混淆了。到后来,只要是中式传统家具染上红色,不管什么木均称为红木家具。由于市场混乱以次充好,愚弄顾客,有关人士和部门界定了“红木”的定义,那已经是后话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酸枝家私也要破,幸而这个出口品种可以为国家创外汇,所以才得以保留,但在设计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限制,历史上酸枝家私的题材内容不外是:龙、凤、麟、蝠、寿、喜、福、花鸟、牡丹等,这些都带有旧的意识,当然是破的对象,设计人员都不敢再沾边,甚至有外商要求“双喜”的图案,也被群众组织否决。因此当时多选中性的意思设计,当然也有很革命的题材,如红灯记李铁梅、南京长江大桥、大海航行靠航手等。但出口客商又不大接受,后来,大家都偏向于竹这类题材,雕刻图案多以竹、葡萄为主。结果在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一季交易会上,大家都戏称“如入竹林”,因为广州酸枝家私合作工厂全部都是以竹为题材。

(本文来源:《广州文史》第七十三辑)

赞赏

长按







































治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颠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oyangshengwu.com/hlmys/10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